• 2011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十大新聞


    時間:2012-01-13





      1、75家央企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上繳稅金同比增長24.8%


      新聞回放:2011年11月19日,在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負責人表示,2011年中央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上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2011年1至11月,央企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4萬億元,同比增長22.6%。上繳稅金1.52萬億元,同比增長24.8%。在11月11日召開的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會議上,國資委宣布,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不斷提升,節能減排、扶貧救助成效顯著。2008年至2010年累計對外公益捐贈達133.7億元。目前已有75家中央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


      點評:中央企業在保持生產經營持續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既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又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起到引領和導向作用,體現出世界一流企業應有的特質。


      2、中國企聯牽頭全球契約中國網絡 200多家企業加入全球契約


      新聞回放:2011年11月28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正式授權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石化牽頭成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中國網絡將動員更多中國企業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加強中國企業和國際社會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地位和形象。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由全球契約理事會理事、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擔任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席團首任輪值主席。全球契約2000年在聯合國總部正式啟動,其目的是建立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效益共同提高的全球機制,目前已有240多家中國企業和機構加入全球契約。

    點評:全球契約中國網絡的成立,將促使更多中國企業融入國際社會,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進一步強化社會責任,以贏得廣泛支持和認同,在全球經濟的舞臺上彰顯中國企業引領者風范。


      3、康菲石油渤海鉆井平臺持續漏油,遭遇集體賠償訴訟


      新聞回放:2011年6月4日,康菲渤海灣蓬萊19-3油田發生嚴重漏油事故,四日后在B平臺東北方向附近海底發現溢油點。此次溢油污染超過840平方公里海域,9月2日,國家海洋局作出責令康菲公司執行蓬萊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鉆井、停止油氣生產作業的決定。當月,康菲對外宣布成立賠償基金,對渤海漏油事件進行賠償,但至今仍未透露具體細節。12月19日,康菲對外聲稱,“基本沒有證據顯示(渤海)漏油事故對環境產生了影響”,引發各方爭議。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正式受理了107個渤海溢油養殖戶狀告康菲案。


      點評:目前我國相關法規對海洋與漁業生態損害規定缺乏可操作性,科學的海洋生態損害損失評估機制也沒有建立,使得康菲肆無忌憚,此事或將有助于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


      4、日本核泄漏引發公眾恐慌,中鹽多策并舉平息搶鹽潮


      新聞回放:日本大地震引發了核泄漏,由于擔心輻射污染海水,自2011年3月16日起,中國不少地區掀起搶購海鹽狂潮,并很快向全國蔓延,個別市甚至出現缺貨現象。搶購潮還令不少商販趁機抬價,市場一度混亂。3月17日,中國鹽業總公司及時出面澄清辟謠,同時聯合各部門通力合作,多策并舉,通過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應對措施,保障了食鹽的市場供應。截至3月19日17時,食鹽市場基本恢復正常運行,阻止了謠言的傳播,樹立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


      點評:在謠言四起,市場恐慌的情況下,中鹽多策并舉,通過一系列有的放矢的應對措施,保障食鹽供應,阻止了謠言傳播,體現了央企在關鍵時刻不負眾望,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