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平均不到30分


    時間:2011-12-21





    12月17日在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峰會”上,由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白皮書2011》下稱白皮書正式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得分平均僅29.8分,僅兩家企業的得分超過90分。

    白皮書指出,688份被評價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63.7%得分在30分以下滿分100分,其中央企社會責任報告得分比民企高,而上市公司報告質量不及未上市企業,境內上市公司報告質量不及境外上市公司。國資委研究局副局長楚序平當天還透露,到2012年所有的央企都將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超六成企業得分不足30分

    白皮書以《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CASS-CSR2.0》和《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標準2011》為評價依據,從完整性、實質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讀性、創新性等六個維度,對688份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逐一評價、打分。從整體上看,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不容樂觀,平均分僅為29.8分,63.7%的報告只有一星級水平0-30分。

    688份被評價的企業報告中,僅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的報告得分超過90分,處于五星級水平;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等5家企業的報告得分在80~90分之間,處于四星半級水平;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等28家企業的報告占4.1%得分在70-80分之間,處于四星級水平;36家企業的報告占5.2%得分在60-70分之間,處于三星半水平;41家企業的報告占6.0%得分在50-60分之間,處于三星水平;138家企業的報告20.1%得分在40-50分之間,處于二星水平;438家企業的報告占63.7%得分在30分以下,只有一星水平。

    超八成企業報喜不報憂

    白皮書指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不平衡,84.6%報告“只報喜不報憂”,不披露任何負面信息。

    白皮書研究得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實質性評分較高,為37.1分,即報告披露企業社會責任關鍵議題相對較好;報告完整性和可讀性均為34.0分;再次為創新性和可比性,分別為28.0分12.5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平衡性最差,僅為8.2分,582家企業占84.6%的社會責任報告未披露任何負面信息,只報喜不報憂。總體而言,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六項指標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央企報告得分領先于其他企業

    白皮書統計結果顯示,從企業性質來看,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國有企業最多,包括中央企業、國有金融企業和其他國有企業,共有444家,占64.5%;民營企業其次,共有192家,占27.9%;外資企業最少,僅52家,占7.6%。國有企業中,又以其他國有企業為最多323家,中央企業其次61家,國有金融企業較少60家。

    經評價,中央企業報告平均得分最高61.2分,其后依次是外資企業報告36.4分、國有金融企業報告35.5分、其他國有企業報告26.7分和民營企業23.6分。

    上市公司不及未上市企業

    白皮書指出,上市公司是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主力軍,達到523家,占76.0%;而飛上市企業數量為165家,占24%。但經評價,未上市企業報告質量42.1分優于上市企業26.1分。上市企業中,境外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質量最優46.2分,上交所和深交報告得分相對較低,分別為26.5分和24.5分。

    在發布報告的上市公司中,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業最多,達到304家,占50.7%;深交所上市的企業共有209家,占34.8%;香交所上市的企業有69家,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最少,僅18家。

    觀點

    履行社會責任應是自發行為

    隨著社會各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愈發重視,各類報告和評選蜂擁而至。對此,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長許保利以個人名義告訴記者,應理性看待各類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主要還是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企業是否履行社會責任與其是否發布報告無必然聯系,企業是否履行社會責任與其社會責任報告寫得是否漂亮也無必然聯系。”許保利說。

    許保利闡述了他眼中的“企業社會責任”。他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企業處理好與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努力做到讓各方滿意。

    “除股東外,與企業有關的相關利益主體包括員工、供應商、消費者、債權人、政府部門、企業所在的社區等,在企業最大限度追求利潤的同時,不可避免與相關利益主體發生矛盾、沖突,因此不得不考慮如何在使各方滿意的情況下實現自身的發展,這才有了‘企業社會責任’一說。”許保利說。

    因此,許保利表示首先應樹立正確的意識: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是單純地做好事,“履行社會責任應該是企業自發的行為”。(本報記者廖豐)

    來源:京華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