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責新時代 書寫新答卷——中國石油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述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6-01





      時代大潮滾滾向前,責任進化沒有終點。5月26日,中國石油第16份社會責任報告如期發布,見證了中國石油2021年積極履責的足跡。


      置身新時代的前進洪流,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國內最大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國石油積極探索履行社會責任的有效方式,承擔起更多、更重、更緊迫的社會責任,展現出負責任的央企形象。


      完善公司治理體系 做強做優國有企業


      長期以來,為了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中國石油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一起奔向更可持續的未來。


      2021年是中國石油發展歷程中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石油持續推動現代化治理機制的建設,不僅注重加強戰略定位、體制改革等“硬件”的打造,而且關注企業文化等“軟件”的協同,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文化保障。


      發展戰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中國石油將“創新”作為公司第一發展戰略放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時將“綠色低碳”納入公司發展戰略體系,形成“創新、資源、市場、國際化、綠色低碳”五大發展戰略,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戰略既定,唯有落實。中國石油總部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突出業務協同、專業化發展和產業鏈國內外一體化統籌,優化調整業務板塊劃分,構建油氣和新能源、煉化銷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務、資本和金融四大業務板塊(子集團),建立一整套緊密協同、內在聯系、相互支撐的制度機制,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改革以上率下,各油氣田試點推行“油公司”管理模式;煉化企業組建聯合運行部;銷售企業推行“大部制”改革;3個實行新體制新機制的研究院在上海、深圳和迪拜設立……全產業鏈扎實推進生產組織模式創新,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源價值得到有效提升,充分釋放管理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不斷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納入督辦范圍的各級子企業經理層成員全部完成了相關合同和契約的簽訂工作,管理人員退出機制逐步形成,全面實施公開招聘,讓改革紅利惠及企業發展和員工成長。


      作為中國石油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引領也是推動公司發展戰略落地的重要支撐,對于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深遠意義。


      從首批工業文化遺產、新版《企業文化手冊》《員工手冊》到新款工裝,一系列文化建設成果矢志把中國石油政治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引導百萬石油人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中,融入企業發展大局中,以新形象邁上新征程、創造新業績。


      加快科技創新驅動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創立中國陸相頁巖油富集地質理論;自主開發的百萬噸級乙烷制乙烯成套技術有力支撐煉化業務轉型升級;高鐵“復興號”專用昆侖潤滑油護行總里程累計超過1.5億公里……翻開社會責任報告,一個個亮眼的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彰顯了中國石油堅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信心和決心。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石油以國家油氣科技重大專項為引領,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的一批批創新理論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服務于國家能源創新需求,全年新增油氣地質儲量均創歷史新高,奠定了在國家油氣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我國“端牢能源飯碗”注入了強大驅動力。


      取得豐碩成果的背后,離不開中國石油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中國石油著力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持續完善“生聚理用”人才發展機制,激活科研人才“一池春水”。


      90家科研院所、21家國家級研發平臺、55個公司級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涵蓋上中下游產業鏈,加強了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和成果轉化應用,支撐并引領可持續發展。2021年獲得中國專利獎銀獎1項、央企熠星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1項,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注入磅礴力量。


      以24名院士、264名企業首席技術專家、9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3萬多名科研人員為主體的科技人才隊伍成為科技創新的領路先鋒和骨干力量。科技創新關鍵在人,石油科技工作者把創新動能注入火熱的生產一線,攻堅克難,勇攀科技發展高峰,為增儲增產增效提供保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石油積極響應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要求,印發實施《關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5年完成主要單位數字化轉型重點業務場景實施,基本建成“數字中國石油”的總體目標。


      以科技創新支撐當前、引領未來。這是中國石油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浪潮到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油氣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石油努力打造開放共享的智慧能源與化工產業生態圈,擔起建設數字中國主力軍的歷史重任。


      聚焦綠色低碳轉型 助力國家“雙碳”戰略


      “力爭2025年左右實現碳達峰,2035年外供綠色零碳能源超過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這是中國石油踐行“雙碳”發展的鄭重承諾。在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中國石油表示,要堅決扛起綠色發展的使命擔當,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石油力量。


      目標明確,方向清晰。緊跟低碳發展行動的時代潮流,中國石油制定了“3060”目標下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明確了“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著眼于未來清潔能源可持續供應,推動新能源、新材料布局,全力構建多能互補新格局。


      開發利用天然氣成為貫穿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基礎性工程。過去的一年,中國石油大力實施“穩油增氣”策略,天然氣在油氣產量結構中“半壁江山”地位進一步鞏固,向社會供應天然氣2055.5億立方米,按等量熱值計算相當于替代2.73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2.74億噸,為優化中國能源結構增添了“底氣”,在能源轉型中的“橋梁”作用日益突出。


      新能源發展迎來“黃金期”。首個光伏集中并網項目——玉門東鎮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并網發電;在雄安新區、唐山、德州等地新投產6個地熱清潔供暖項目,新增地熱供暖面積960萬平方米;崇禮太子城等4座加氫站(綜合能源服務站)為北京冬奧會816輛氫燃料電池車提供保障,“氫”情賦能綠色奧運……2021年,中國石油圍繞風、光、熱、電、氫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建成投產新能源項目39個,新增新能源開發利用能力達350萬噸標準煤/年,走出了一條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的轉型之路。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中國石油深度參與國際氣候治理,不斷健全碳排放管控體系,強化甲烷減排管控,加強CCS/CCUS產業布局,發起成立“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甲烷排放強度同比分別下降4.38%和8.9%,榮獲“中國低碳榜樣”和“2021年度碳中和典范企業”稱號。


      融入國家發展改革大局,以綠色低碳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大視野、大胸懷、大責任實現企業與社會的深度融合,面向未來,中國石油將繼續傾力書寫鋪展在國家戰略中的新時代社會責任答卷! (記者 金文琦)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石油發布中緬油氣管道社會責任報告

      中國石油發布中緬油氣管道社會責任報告

      5月25日,中國石油在緬甸仰光發布《中緬油氣管道(緬甸)企業社會責任專題報告》。這是中國石油發布的第5份國別社會責任報告,也是中國石油首次在項目所在國舉辦發布活動。
      2017-05-26
    • 萬畝林·八億廠——中國石油精準扶貧福建長汀影像

      從“萬畝林”到“八億廠”,中國石油積極履行央企責任,積極探索精準扶貧之路,推動長汀邁向“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富裕之路。
      2017-11-08
    • 中國石油在烏茲別克斯坦企業榮獲友誼杰出貢獻獎

      中國石油在烏茲別克斯坦企業榮獲友誼杰出貢獻獎

      11月30日,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在塔什干隆重舉辦“中烏建交25周年中企卓越貢獻獎”頒獎儀式,中國石油在烏企業集體榮獲“中烏友誼杰出貢獻獎”。
      2017-12-21
    • 中國石油“益師計劃”探索石油扶貧新模式

      中國石油“益師計劃”探索石油扶貧新模式

      12月18日,由中國石油與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共同舉辦的2017年“益師計劃”——中學教學管理人員培訓班開班。來自集團公司定點扶貧河南臺前縣、范縣,江西橫峰縣和貴州習水縣的32名校長及教務管理者參加培訓。
      2017-12-2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