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顆粒歸倉。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產量14613萬噸,實現豐收!今年“三夏”期間,在中華大地上,從南到北,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金黃的麥田里來回穿梭,這些“大家伙”今年很多都配備了“智慧大腦”,風吹陣陣麥香,送上的是一幅智慧農業賦能的豐收景象。
中國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重實踐、建新功,在夏收、夏種期間,充分利用5G、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賦能智慧農業,助力夏糧“好豐收”、播種“新希望”。
農業信息化 讓“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在手”
在安徽宿州,中國移動依托信息化優勢在麥收前夕為大楊鎮政府安裝“藍天衛士”監控系統,實現下轄8個行政村麥田成熟度遠程守望,按照成熟進度,助力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動態調度當地機收能手搶收,保障村民豐收的糧食早日顆粒歸倉,把“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在手”,確保夏糧應收盡收。在亳州渦陽縣,中國移動加快當地“5G+智慧農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項目建設。農業管理部門通過平臺,實時監測小麥等農作物的成熟情況,為農戶精準提供夏收數據和信息;科學調度農機作業,隨時根據農戶的需求調配農機,第一時間安排搶收搶種。該平臺還可實現直接與農業產業園內企業生產經營數據連通,獲取農產品加工、銷售詳情,助力農民“既豐收更增收”,智慧農業平臺成為當地農業全流程管理的好幫手。
“精準的調度、機械化的作業,不僅效率高,還能有效控制機收損失率,實現顆粒歸倉。”夏收期間,在江蘇宿遷泗洪洪澤湖農場,近9萬畝的金色麥田里,多臺收割機按照指令來回穿梭,有序完成各分場麥田的收割、脫粒、除雜工作。與此同時,在洪澤湖農場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智農業調度中心,屏幕右側實時顯示著收割機的作業軌跡,屏幕左側顯示著農機信息、收割機作業時間、作業面積等狀態信息,管理員時刻查看收割進度,精準調度,確保顆粒歸倉。近年來,中國移動聯合江蘇洪澤湖農場集團有限公司持續打造數智農業項目,將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充分運用到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持續推動農業生產更精準、更綠色。
全力以赴“雨口奪糧” 助力夏糧“顆粒歸倉”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夏季,河南麥收遭遇“爛場雨”,中國移動運用數字技術助力夏糧“歸倉”。在“中國第一麥”產地河南省延津縣,中國移動聯合當地農業農村局,在延津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了5G智慧農業管理平臺,通過移動5G技術,推動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術和裝備在農田種植領域集成應用。
麥收大忙期間,一臺臺穿梭田間的小麥收割機與后臺服務指揮中心高效協同,有條不紊、爭分奪秒“雨口奪糧”。5G智慧農業管理平臺上,數萬畝監測范圍內分布的各類農機的作業時間、作業軌跡等關鍵信息盡收眼底。工作人員借助這些數據,結合天氣預警信息,能科學合理地調度農機,對各方面作業進行智慧管理,使人、機、地有機結合,搶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智能化管理和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搶糧”效率。
“5G+智慧農業”管理平臺 對豐收進行全流程管理
5月的蜀鄉大地已風吹麥浪一片金黃。“好收成”是提早種下的!早在去年全省小春生產現場會提出小麥872萬畝的目標任務后,把握“春耕正當時”、調動組織農民播種春耕便是首要任務。“有了中國移動的5G智慧云喇叭,我們就不用挨家挨戶上門宣傳了,這個‘大喇叭’確實幫了我們不少忙。”成都彭州市隆豐街道井堰村村委會工作人員激動地說。中國移動依托5G、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更新鄉村傳統有線廣播喇叭,替換為覆蓋更廣、傳播更遠的“5G云喇叭”,及時把村委會關于小麥惠農政策、插秧收谷等方面的最新資訊傳達到廣大村民,大幅提高社區及鄉村宣傳效率,助推生產工作。
在新技術和新品種的賦能下,川麥等作物育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德陽,中國移動充分發揮政企、農企聯建優勢,積極建設“5G+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助農增收,在小麥等作物播種前便依據耕種地塊大數據模擬出每個地塊的產量,科學推算出每個地塊種子、水、肥、藥的總需求量;而在小麥等作物生長期間,動態監測其生長環境,通過平臺數據分析,智能調整灌溉、施肥、施藥等耕作策略,利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自動實施輪灌;到了小麥收獲期,運用遙感信息和作物生長模型,精準預估小麥成熟度,助力小麥奪高產,把科技力量滲透到糧食等作物生產的各個環節。“天府糧倉”倉廩實。
大忙“三夏” 有收割也有播種
在三秦大地這片沃土上,中國移動將數字化監測、智能化調控等生產信息系統運用到夏收夏種。中國移動配合陜西寶雞市氣象局、農業農村局、數字經濟局對收割作業進行智慧管理,累計發送大數據公益短信2000余萬條,按區域精準預報每日實時氣象信息,指導農民合理搶收。大忙“三夏”,有收割,也有播種。榆林市馬合鎮麻生圐圙村的村民忙著播種玉米。中國移動為他們建設的“數字玉米項目”成為田里的“秘密武器”,專用APP提供實時的“蟲情監測”“氣象監測”“土壤墑情監測”,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實現一鍵灌溉、自動施肥。
“5G+北斗”加持夏種 盡顯“科技范兒”
栽種初夏秧,稻谷滿糧倉。不久前,武漢市黃陂李家集街暢享榮達農機合作社400余畝水稻進入搶插期。波光粼粼的稻田中,科技感十足的插秧場景實力“搶鏡”。在中國移動“5G+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支撐下,插秧機栽插的秧苗行行筆直,1機1天能完成30~50畝作業,不僅省時省力,還節省了播種成本。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中國移動充分發揮優勢、夯基賦能,全面推進數智強農興農。在主題教育中,重實踐、建新功,著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鄉村振興傾心盡力,貢獻更多的移動方案、移動智慧。(記者宜欣)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