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信數智加持 煥發鄉村振興生機活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24





      “5G+云網”打造“云上農莊”,實現葡萄種植標準化、數字化、可視化管理;智慧畜牧系統,為上萬頭肉牛戴上了電子耳標;漁民依托高速網絡進行直播帶貨……在幅員遼闊的鄉村大地,越來越多的特色產業因“網”而興,百姓收入因“數”而變。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央企先行。中國電信積極承擔央企社會責任,以數字化譜寫鄉村振興“數智新曲”。


      種下科技因子,讓作物會“說話”


      你有沒有想象過,如果種植的莊稼可以像人一樣及時告訴你,它渴了、餓了、生病了……然后按需種植?在南京太和農場的水稻試驗田里,多臺紅外攝像機、高清攝像機、高光譜攝像機以及5G無人機正在進行著24小時無間斷的“巡視”工作,將水稻的生長畫面、土壤肥力等數據信息實時傳回機房,供農研人員分析。


      中國電信將多重科技帶進了農田,借助中國電信星河AI賦能平臺、天樞5G無人機平臺和天翼云,基于5G和機器視覺,利用5G、云、AI等技術,將研究對象從土壤、水分等環境感知體轉移到有機水稻本體,對有機水稻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灌溉、施肥和分蘗三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監控,真正實現了科學種植,從而達到預防病蟲害、降低施肥量、提高產量等目的。


      農田的主人看著這些“黑科技”不禁感嘆,“我從出生就在這里,已經種了一輩子田了,這種東西還是頭一回見,原來施肥、灌溉都是隨心所欲,現在科學種植,產量增加了好幾倍!”


      告別面朝黃土,相約“云中種植”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曾經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一天不得閑的辛苦,如今已因科技而改變。


      “采收季過后,葡萄園的管護措施也要跟上。”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利周瑤族鄉政府駐地百達村愛善現代農業莊園的技術員小陸在辦公室打開電腦,輸入密碼后,電腦屏幕上就跳出“愛善現代農業莊園·大數據可視化平臺”,在平臺上小陸可查詢莊園氣象、種植分布、大棚監測、蟲情監測等相關數據。


      中國電信在廣西田林縣,結合本地實際需要圍繞“農業生產智能化”“農民生活智慧化”打造了數字鄉村綜合信息服務云平臺。通過田林數字鄉村平臺,可實現工作人員管理端、群眾微信小程序端、大屏直觀展示端的互動串聯,將物聯網、信息化等技術與中國電信天翼云產品等硬件設備相結合,注智賦能農業生產。


      智控一灘水,讓漁業有了“新生活”


      天山腳下,水產養殖基地的魚兒在藍綠色的“海水”里翻騰,監控另一端,管理員對水產的養殖情況一目了然……近一段時間,新疆的海鮮火了!在這里,一場關于智慧漁業的科技新風正在悄然興起,海鮮“秀”出了不一樣的科技感。


      “漁場養殖是個大工程,日常投食,看魚缺不缺氧,防人偷魚,還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養殖期要操心的事多,離不開人,現在有了攝像頭,在手機上就能看到魚塘的情況,遠程就能解決很多問題,真的方便太多了。”養殖戶說道。中國電信利用“5G+AI+云計算”技術,在多地打造“水產養殖監管系統”,通過智能聲光報、雙向語音對講、手機遠程監控等多項功能,解決了人力巡檢,區域入侵、非法捕撈等問題,實現了水產養殖智慧化監控管理。


      由數字化浪潮帶來的智慧農牧業,代表的不僅僅是新農村的致富方式,更是數字經濟造福人民的新時代。中國電信積極貢獻電信力量,以信息化科技化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壯麗篇章。(葉菁)


      轉自:通信信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