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線機器轟鳴、茶香味溢滿車間、土特產打包裝箱……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集團”)定點幫扶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縣城北工業園區將軍峰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將軍峰集團”)的生產車間和愛心超市,一派緊張而忙碌的場景。
昭平縣位于廣西東部,桂江穿縣而過。所產的早春茶更是被譽為“中國大陸第一早春茶”,是中國有機茶之鄉、中國十大魅力茶鄉和中國茶業百強縣。
小茶葉興大產業 以“航空+”賦能幫扶新模式
多年前,由于昭平縣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交通多有不便,與市場接入率低、融入度較差,且產業經濟規模和品牌影響力較弱。中航集團自2012年定點幫扶昭平縣以來,采取“龍頭企業+村合作社+農戶”模式,幫助昭平縣級國有企業將軍峰集團引入生產技術、合作幫扶項目、培訓管理人員。在中航集團助力下,將軍峰集團營業收入由2017年的500多萬元提升到2023年的2.1億元,資產總值從4800萬元增長到29.17億元,品牌價值由1200萬元提升到2.01億元,“昭平茶”的品牌價值達到40.96億元。
在將軍峰集團的茶葉自動化生產車間,記者見到集團董事長助理柳元植,據介紹,他本人2023年底受中航集團委派來到將軍峰集團交流學習,主要協助集團領導班子開展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和鍛煉,他已由茶產業的“外行人”成長為對多道制茶工序有一定了解的“內行人”。
當問及中航集團如何依托航空優勢帶動昭平本地特色產業發展時,柳元植告訴記者,一是中航集團發揮央企優勢、創新探索“航空+”幫扶模式讓“茶香飄客艙”,在北京出港國內航班和部分國際航線上配備將軍峰等昭平本地企業生產的紅茶、綠茶,組織內部員工采買昭平農特產品超過2億元,帶動了幫扶地區產品的消費,提升了昭平茶的知名度。目前,將軍峰集團已實現海外出口訂單突破,將軍峰有機茶產品遠銷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成功實施“走出去”戰略,成為賀州市第一家出口茶企。
二是將軍峰集團在中航集團援助下,引進國內先進的茶葉加工自動化生產設備,生產加工方面采用柔性化設計,建設紅茶、綠茶、名優茶和大宗茶等多種茶型共用全自動化生產線,設計日高峰加工能力為1萬公斤鮮葉。項目總投資1500多萬元,其中中航集團援助1000萬元。
三是協助將軍峰集團開辟廣西茶產業全鏈條科研創新的先河,并成立廣西首批茶產業科技小院、賀州市首家茶產業科技小院。2023年,為適應產業數字化發展方向,中航集團向將軍峰集團投入950萬元,實施昭平縣數字化茶研中心建設項目,助力昭平特色茶產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2023年繁育出黃金茶1號、金牡丹、金觀音、福云6號、金萱、碧香早等茶苗達500多萬株,實現收益140多萬元,帶動周邊群眾250多人增收。
如今,小小的茶葉已成為當地的大產業。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全縣茶葉面積26.53萬畝,新擴種茶園面積1.26萬畝,茶葉產量1.9萬噸,增幅10.67%,茶葉產值達21.28億元,同比增長10.8%。
駐村更助村 架起鄉村振興“連心橋”
茶產業是昭平縣的特色優勢產業,昭平縣昭平鎮江口村茶葉種植歷史悠久,然而,此前由于交通不便,要把茶葉以及其他農副產品外銷并不是件易事。
要想富,先修路。中航集團派駐江口村的第五任“第一書記”蘇中千向記者介紹,2018年,中航集團投入150萬元,幫助江口村修建了新的大坡橋,后來被當地群眾自發命名為“連心橋”。該項目竣工后,徹底解決了江口村古站片6個村民小組的出行問題以及售賣茶青的不便,標志著整個古站片群眾告別了靠船出行、交通不便的日子,進一步提高了當地群眾生產生活質量。
2020年,聚焦解決困擾群眾“急難愁盼”的切身難題,中航集團投資援建了一批重要基礎工程,投入997萬元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幫助開展村屯道路硬化、村屯路燈照明、人飲工程和農業生產用水水渠改造,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基礎設施與環境煥然一新;同年,投入312萬元援建了江口村新的村民服務中心,使得江口村以更好的服務設施與村容村貌向鄉村振興階段邁進。
據悉,自2015年中航集團定點幫扶江口村以來,先后投入資金2800多萬元,派駐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江口村帶領村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在產品營銷方面,蘇中千進一步介紹,江口村有著豐富的茶業資源,借力中航集團幫扶力量,按照“黨支部+企業+農戶”的模式,與縣農業龍頭企業將軍峰集團合作,打造了86畝的江口村生態茶園示范基地,從而輻射帶動全村茶葉品質提升,提高茶青價格。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70萬元,再創歷史新高。
記者行至江口村村口時鑼鼓齊鳴,村里的舞獅隊熱情舞動,一幅宜居靚美的新農村畫卷鋪展眼前。在一間間秀美整潔的房屋前,村民們熱情地將大門敞開,端來當地小吃“咸雞”“糖環”“糍粑”給記者品嘗,提起村里幾年來的新變化,他們的喜悅之情和對中航集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扶智更扶志 以人才打造幫扶新引擎
基礎設施的提升是定點幫扶工作的前提,產業幫扶更是提升鄉村自我“造血”能力的關鍵。中航集團是如何助力昭平縣以產業帶動縣域持續發展?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中航集團掛職昭平縣第四任縣委常委、副縣長尹潔。她認為,幫扶靠產業,產業靠人才,中航集團一直堅持“教育幫扶”兼顧“志智雙扶”,是著眼于長遠根本性的“造血式”幫扶。
尹潔進一步介紹,多年來,中航集團持續以人才幫扶為引擎,讓人才“金種子”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金果子”。在賦能人才發展方面,中航集團注重同步匹配做好產業發展與人的發展規劃,緊跟當地產業投入,統籌集團內外部培訓資源,在當地組織企業運營管理培訓、電子商務技能、農牧業種養殖技術、致富帶頭人、就業技能等培訓,邀請兩地酒店管理運營人員赴集團自有酒店進行實踐管理培訓,讓人員技能匹配兩地發展需要,將幫扶地區群眾培養為有本領、懂技術、肯實干的勞動者。
在就業幫扶方面,中航集團秉承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幫扶方式,集團成立招聘工作小組,明確“精準招聘、用心培養”;全面統籌用工崗位,系統梳理集團空、地勤用工崗位,先后12次赴幫扶地區開展專項招聘79人,提高群眾就業能力,讓農村家庭的子女從茶園、草原走進候機樓、飛上藍天,成為國航多崗位員工服務億萬旅客。
在教育幫扶方面,中航集團著眼于長遠的根本性的“造血式”幫扶,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推動鄉村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投入幫扶資金修建江口村幼兒園、完善江口小學、利步教學點教學硬件設施;開展“中航藍天課堂”志愿支教項目,選派62批次、576人次赴當地開展志愿支教,累計支教15000余課時,有效提升了村里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在江口小學實施美育項目,打造“中航江口鳳之音少兒合唱團”,拓展孩子們的視野,有效提升了鄉村學生的綜合素質。
此外,中航集團與昭平縣充分利用民族特色村寨、自然風光等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品牌,開發旅游線路,吸引更多游客來到昭平黃姚古鎮等知名景區打卡游玩,帶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記者 于江)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