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油氣田首次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實現兩個“800億”歷史突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03





      近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在成都發布首份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分服務國家戰略、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共筑美好家園五個方面,全面展現能源央企服務國家戰略、守護民生福祉的堅定行動。


      在服務國家戰略、保障能源供應方面,作為全國第二大天然氣田,西南油氣田公司2024年緊跟國家能源需求步伐,頁巖氣、常規氣、致密油氣三大領域齊頭并進,四大百億氣田強勢出圈,新增天然氣三級地質儲量超4000億立方米,萬米深地科探工程穩步推進,陸相原油勘探開發一體化推進,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顯著進展。


      報告顯示,西南油氣田公司2024年天然氣產量再創新高,達447億立方米,位列全國第二,相當于1.2億家庭年用氣量,頁巖氣產量130.5億立方米,占全國“半壁江山”,更以世界第二大頁巖氣產區的技術優勢,主導制定全球首個頁巖氣領域國際標準,持續鞏固中國在非常規能源領域國際話語權。全年天然氣產量增量26.7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筑牢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西南油氣田公司實現兩個“800億”的歷史性突破:1月8日,國內最大海相碳酸鹽巖整裝氣藏--龍王廟組氣藏累計產氣量突破800億立方米,相當于8個三峽電站同期發電量所產生的熱量;6月28日,國內最大頁巖氣生產基地--川南頁巖氣田累計產氣量已達800億立方米,夠2.1億戶家庭用一年(按每戶日均用氣1立方米計算)。


      在科技創新方面,西南油氣田公司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共享”雙輪驅動,持續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加強各層級項目匹配,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高質量支撐主營業務發展。面對四川盆地復雜的地質結構和極高的勘探開發難度,公司通過長期探索,已形成以“兩大理論、五大工程核心技術、六大勘探開發技術”為代表的特色技術體系,形成12個專業方向、939項成熟技術,主體技術處于“整體國際先進、部分國際領先”水平。


      2024年,西南油氣田公司研發共計投入10.39億元,較上年增長5.91%,系統梳理制約頁巖氣、海相碳酸鹽巖產業發展的生產問題及其蘊含的 技術問題,加大關鍵領域科技攻關力度。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科技創新成果創造效益9.57億元,知識產權轉化創效金額達3.87億元,新增專利授權176件。


      伴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2024年,西南油氣田公司以建設“數智西油”為目標,聚焦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加大智能氣田、智能儲氣庫、智能工廠等示范工程的深化應用和推廣力度。打造建設的中國石油首個特高含硫智能氣田鐵山坡智能氣田通過驗收并正式上線,中國石油首個智能天然氣凈化廠試點--天然氣凈化總廠大竹智能凈化廠建設成功,雙“首智”的成功問世為智能氣田建設的優化迭代,以及在行業內復制推廣提供了基礎依據和寶貴經驗。


      在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大背景下,西南油氣田公司大力發展以天然氣為主的清潔能源,統籌天然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協同發展,打造“天然氣+風光電、余壓發電、伴生資源、氫能、CCUS/CCS”的綠色西南發展模式,助力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2024年, 西南油氣田公司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持續加大綠色投入,累計完成28個礦權的綠色礦山入庫,占川渝地區綠色礦山總數80%以上。公司持續關注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溫室氣體減排量43.2萬噸,提前兩年完成中國石油下達的“十四五”甲烷減排目標。


      報告稱,近年來,西南油氣田公司除做好能源保供,還充分利用資金、人才、資源等優勢,推進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旅游等領域70余個幫扶項目建設,購買幫扶產品超1億元,帶動10萬群眾脫貧致富,助推當地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公司累計投入1085萬元支持地方產業建設,購買幫扶產品超3000萬元。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西南油氣田公司已全面開啟“高質量上產500億”的新征程,致力于讓中國石油的綠色能量惠及更多領域,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