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熱交織興鄉村 責任擔當樹典范——廣東陽春文惠300MW農光互補項目社會責任實踐紀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1





      粵西大地,旭日初升。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有限公司以F+EPC方式建設的廣東陽春文惠3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在晨曦中蘇醒發出潺潺綠電,多維度點亮城市鄉村。在這片曾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土地上,數十萬塊深藍色光伏板如波濤起伏,在陽光下泛起粼粼光芒,與板下郁郁蔥蔥的農作物共同繪就一幅“板上發電、板下生金”的立體生態畫卷。這個粵西最大的綠色能源工程,更以1.05億元投入五大惠民工程,鑄就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標桿典范。


      破局:土地流轉闖出共富路


      面對村民對“光伏輻射”的誤解,貴州工程公司張森團隊首創“三維攻堅法”:組建12人征地專班,通過17場村級宣講會普及“農光互補”知識;采用無人機測繪與人工復核結合,完成5000余畝土地精準丈量,確保青苗補償零誤差;創新“就業+分紅”模式,提供臨時崗位1800個,優先雇傭當地村民26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超1.2萬元。“以前外出打工,現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村民李大叔的話,道出了土地流轉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筑基:生態治理守護綠水青山


      項目團隊將生態保護融入建設基因:采用“格構梁+植被恢復”技術,完成河口鎮等五鄉鎮10處地質災害點治理,筑起3.2萬平方米生態防護網;通過優化主變容量、調整儲能布局,節約建設用地15畝,減少土方開挖量3.2萬立方米;選用210N型雙面高效組件,相比傳單面組件提升發電效率5%,土地利用率提高18%。“我們不僅要建電站,更要筑牢生態屏障。”項目經理張森的話語,彰顯著“綠色施工”的堅定決心。經測算,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上網綠電約3.37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32.44萬噸,相當于再造1.2萬畝森林,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賦能:五大舉措點亮民生之光


      項目團隊主動擔當,投資建設完成五大民生工程、點亮民生之光。


      教育振興:春灣鎮中心小學新建6層綜合樓,提供24間標準化教室及實驗室,解決800名學生就學難題。


      產業升級:完成陽春產業轉移工業園97.38萬平方米場地平整,為園區招商引資鋪就發展快車道。


      紅色傳承:完成嚴中孚烈士故居修繕工程,打造179平方米紅色教育基地,賡續革命精神。


      生態修復:改造當地通天蠟燭濕地公園11萬平方米景觀,新建棧道石橋及培訓中心,構建城景交融的生態客廳。


      技能培育:捐資春灣鎮粵菜師傅培訓中心,通過“百千萬工程”培育技能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孩子們在嶄新的教室里上課,我們在濕地公園散步,這樣的變化以前想都不敢想,現在卻實實在在變成了現實。”春灣鎮居民張阿姨感慨道。


      共贏:產業振興激活發展動能


      項目創新實施“80%融資租賃+20%預收款”資金模式,優先采購當地石材1800萬元,帶動23家上下游企業發展;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培訓新型職業農民450人次,培育種植大戶37戶,推動當地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項目全周期提供就業崗位2600個,村集體年均增收15萬元,春灣鎮更憑借項目改革發展成效顯著,獲得“推進高質量發展工作突出集體”榮譽,正如陽春市政府工作報告所言:“陽春文惠光伏項目不僅是能源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發展工程。”


      鑄魂:央企擔當書寫時代答卷


      工程建設期間,從黨員突擊隊攻克施工難題,到青年創新工作室優化設計方案;從暴雨中的道路搶修,到深夜的圖紙優化;從農民工教育培訓,到優先購買當地建材助力地方經濟發展……貴州工程公司以“電建速度”與“電建溫度”,在南粵大地樹立央企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新時代標桿。這座年發電量3.37億度的綠色電站,正以清潔能源為筆,以民生情懷為墨,書寫著鄉村振興與綠色發展的時代答卷,生動詮釋“央企擔當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李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婷婷)


      轉自: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