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北地區持續強降雨,北京懷柔、密云等地通信設施受損嚴重。面對極端天氣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災害,中國鐵塔聞“汛”而動、快速響應、迎難而上,克服暴雨、交通受阻、電力中斷等困難,協同電信企業全力搶險搶修恢復通信暢通,為政府應急搶險指揮調度和災區群眾通信提供有力保障。截至8月5日,中國鐵塔累計在北京地區投入應急搶修人員3496人次、車輛1612輛次、發電油機1996臺次、衛星電話102臺次,恢復受損基站712個,剩余基站站址將在具備條件后第一時間進場開展搶修工作。
守牢災區通信“生命線”
中國鐵塔黨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成立應急指揮中心,建立“一日三報”預警機制。發揮組織優勢,從華北物資儲備中心及山東、山西、河南、天津四省市緊急調集保障車輛55臺、專業力量133名、應急油機378臺、衛星電話210部、大功率發電車2臺、沖鋒舟20艘、無人直升機空中基站1架馳援北京,所有人員裝備于7月29日凌晨全部到位。運營維護部門24小時值守,通過數字化平臺實時監控基站運行狀態,精準調度保障資源。面對緊急災情,北京分公司1小時內火速集結195名搶修人員、94輛應急車、189臺油機,隊伍逆行挺進災區,與屬地政府、三家電信運營商組建聯合指揮部,制定“基站搶修作戰圖”,確定“先保核心區域、再逐步拓展”策略,組建黨員突擊隊,全力筑牢應急通信“生命線、指揮線、保障線”。
為強化通信基站抗災能力,中國鐵塔加強基站傳輸、電力、基礎配置,在北京建成14座超級基站,可有效抵抗9級地震、12級臺風和洪水侵襲。應急保障期間,超級基站充分發揮了“通信堡壘”關鍵作用,實現100%穩定運行,保障指揮調度和周邊通信。針對山區基站“市電不穩、備電不足、救援難達”等痛點,中國鐵塔在房山區為138個基站加裝儲能設備,將基站備電時長提升至72小時,覆蓋119個行政村。應急狀態下,1座儲能塔可支持多個基站連續工作數小時,大幅提升極端場景通信可靠性,為搶修搶險爭取關鍵時間窗口。
打造防汛救災“智慧前哨”?
中國鐵塔發揮遍布全國的通信塔“點多面廣、站高望遠、配套齊全”優勢,根據各行業需求,通過在通信塔掛載高清攝像頭、氣象傳感器等設備,升級為多種功能用途的數字塔,全面服務社會治理。中國鐵塔在北京已完成138個基站加裝儲能設備,56座河道水庫瞭望塔投入防汛搶險。在此次北京防汛抗災應急保障中,測雨雷達塔、水庫河道瞭望塔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防汛救災“智慧前哨”,為護衛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測雨雷達塔實時監測降雨強度、范圍及移動路徑,提供一手氣象數據。數據經氣象專業部門分析轉化為預警信息,為防汛指揮提前部署、組織群眾轉移避險爭取時間。水庫河道瞭望塔搭載高清攝像頭,24小時監控水庫水位、河道水情,畫面同步接入水務及應急管理部門指揮大屏,通過平臺算法模型分析、評估、預警災害,支撐防災減災。截至8月4日下午,中國鐵塔給北京市水務局推送67路高點視頻圖像用于防汛指揮調度。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