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潤怡寶倡行水資源保護 發布公益微電影《水說長江》


    來源:中國食品報   作者:劉艷芳    時間:2017-04-07





      “我從2005年開始加入保護母親河俱樂部,參與河道垃圾打撈,沒想到一撈就是10多年。其實沒想那么多,只想撈一點是一點,多撈一點垃圾,說不定飲用水就安全一點。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幾年,但我希望這根撈桿劃過水面的聲音,能一直回蕩在黃浦江畔。”3月22日,在北京郵電大學,“純凈責任怡路同行”2017華潤怡寶世界水日公益行動啟動儀式上,保護母親河俱樂部核心志愿者黃金海,用樸實無華的話語道出了千萬水公益倡行者的心聲,令聞者動容。


      聚點滴成就江河浩蕩,集細壤筑就山巒蒼茫。公益活動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付出與延續。面對水污染,有這么一群人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履行各自的職責,他們是純凈的守護者、公益的實踐者。為更好地傳遞保護水環境的那份公益責任,華潤怡寶在此次啟動儀式上正式發布了與《南方周末》共同出品的公益微電影《水說長江》,通過三位保護長江水環境的公益人士多年來的護水經驗,讓全國人民傾聽長江的聲音,直面當下各種水生態危機。


      三位公益人士其中一位是黃金海,1996年,這位退休孤老在黃浦江畔用一根撈桿開啟了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之后的20年間,在這位老人的感召下,這根撈桿在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手中傳遞,形成了社區、校區、園區、廠區——“四區”聯動的保護母親河俱樂部。如今,俱樂部注冊志愿者547人,總計參與河道垃圾清理工作19萬人次,打撈各類垃圾3500多噸。


      還有一位是探險家兼職攝影師,現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會長楊欣。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是中國民間的第一座自然保護站,也是護水先鋒楊欣堅守了30年的工作地。上世紀90年代初,楊欣曾20多次深入長江源頭探險中,發現了長江源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于是,在1995年創建了綠色江河民間環保組織,啟動了保護長江源的系列項目。從源頭根治并保護水源。


      2012年,綠色江河在長江正源沱沱河落成中國民間第二座自然保護站——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并通過招募志愿者和一系列項目的實施,對長江水源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了有效保護,推動長江水源地垃圾污染狀況的持續改善,為高原牧區的垃圾收運和處置做出示范,促進長江源生態第一鎮的建設。


      另一位是高寶燕,長江日報影像自然工作室負責人、高級記者、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先進個人,長期奮斗在江豚保護工作的戰線上。自幼在漢江邊長大的她,對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有著特殊的感情,也深知水環境保護對保護長江江豚,這一瀕危動物的重要性。作為攝影記者,她堅持通過鏡頭記錄水環境的變遷,用影像資料宣傳水環境問題,并以總策劃的身份籌備策劃了我國第一個以長江生態長江江豚為主題的《藝術·江豚》中國公益巡展。“我們人類,與長江江豚一樣,依水而居。如果我們賴以生存的水環境無法承載江豚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所需的話,那么需要保護的不是江豚,而是我們自己。”


      在漫長的水公益事業戰線上,有著眾多像以上三位一樣的水公益倡行者,用專長與技能,傳遞公益責任。喚起公眾節水意識,號召公眾信任自我,凝聚公眾的力量,正是華潤怡寶多年來默默堅守的事業。從2007年起,華潤怡寶便開始結合“世界水日”的不同主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水公益活動,旨在喚起公眾對水生態環境的重視,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華潤怡寶表示,希望通過本次“純凈責任·怡路同行”水公益行動,凝聚更多楊欣、高寶燕、黃金海這樣的領軍人,帶領中國水公益事業開啟新的篇章。(劉艷芳)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