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兩會的開啟,吸引著全中國乃至世界的目光,扶貧依然是當下老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與往年略微不同的是,提到扶貧,今年代表、委員們將目光聚焦在了“精準”二字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來抓。
從平湖的一片荒蕪中拔地而起,歷經十余年發展,布局全國八城,成就商貿物流行業領航者地位,華南城始終恪守“得益于社會,奉獻于社會”的理念,自覺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戰略相融合,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并身體力行倡導精準扶貧,因地制宜、因人定策,靈活開展個性化扶貧工作。
“精準扶貧”兼顧統一性和靈活性
精準扶貧政策涉及金融支持、社會救助、產業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公共政策過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抓手是要形成完整的精準扶貧政策體系。華南城自成立以來,始終切實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推進公益事業發展,將精準扶貧嵌入企業協調發展的整體布局。
華南城集團領導表示:“企業推廣精準扶貧,應當兼顧統一性和靈活性。每一貧困戶貧困原因、程度、特點,脫貧的稟賦、資源、機遇,以及返貧的可能性等都不盡相同,不能各地都依照完全相同的扶貧辦法。”2016年9月,廣西精準扶貧百企聯盟在南寧華南城掛牌成立。
今年1月7日,華南城“大地迎春”年貨節暨精準扶貧百企聯盟年貨展在南寧華南城舉辦。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特設了廣西“第一書記”扶貧產業園農產品專區,由廣西第一書記扶貧產業園從全區各縣搜羅帶來的“土貨”“農貨”格外受歡迎。百色椿潤山茶油,武鳴沃柑、香絲米、荔浦芋頭等……來自貧困地區無污染零添加的農副產品走上了千家萬戶的新年餐桌。此次活動吸引了近50萬人次前來購物,營業額達到3600萬元。廣西南寧市副市長眭國華高度贊揚精準扶貧主題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不僅讓深藏于大山中綠色天然無污染的“土貨”“山貨”“好貨”走進南寧市民的餐桌上,也是在卓有成效地落實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舉措,為廣西扶貧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013年,深圳市慈善會—華南城慈善基金成立。秉承“推動社會發展、改善社會環境”的宗旨,致力于關注民生、扶貧濟困、賑災救援、環境保護、教育事業、醫療救助、兒童關愛等公益慈善項目。華南城表示,希望通過該慈善基金,探索并推廣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每輛卡車在高速路上行駛三十個小時,便會經過一個華南城項目。希望以后華南城所布局區域,都有一個標桿性的精準扶貧項目,回饋當地社會。”
慈善基金捐助逾億元
征程漫漫,不忘初心。多年來,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華南城始終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不管經濟形勢如何,都不能忘了做好慈善事業。”華南城集團領導接受采訪時表示,企業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做慈善不僅是盡一份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回報社會的良好方式。
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富而思教,富而思貧。華南城自創立以來,一直在踐行企業公民責任,在企業發展越來越壯大時,站在更高的角度,從事慈善公益事業。從華南城的領導,到華南城的員工,都熱心從事公益,無論是慈善捐款還是慈善活動華南城上下都積極參與。
僅2015年,華南城舉行“保護母親河”等公益活動數十場,資助的公益慈善項目包括廣東省扶貧濟困日、深圳市公益金百萬行、“愛心200”助學助困計劃、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路政建設等,捐款累計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此外,四川汶川抗震救災、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廣東扶貧濟困捐款、支援新疆喀什捐款、潮汕普寧受災捐款、黑龍江洪災援助等各類慈善活動,都有華南城集團的身影。記者了解到,迄今華南城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為各種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累計超過一億元人民幣。
慈善是企業回報社會最好方式
“公益是一個成功企業的特質,更是一個企業回饋社會的方式”。秉承著這樣的理念,踐行多年善舉。2016年,第三屆鵬城慈善獎評選公布,華南城集團有限公司2014-2015年度捐贈金額達1533.34萬元人民幣,榮膺“鵬城慈善捐贈企業”銀獎。此外,華南城多次獲得中華慈善總會頒發的“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單位)獎”、深圳市工業總會頒發的“履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南寧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南寧慈善獎特別貢獻獎”、南寧市慈善總會頒發的“熱心慈善事業、共建和諧社會”、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省工商聯、廣東省光彩事業促進會授予的“廣東省光彩事業獎”等榮譽。
在積極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華南城集團董事長身體力行踐行公益。2014年,在聽聞普寧市梅塘鎮山村道路損壞嚴重,村民出行難,學校教室課桌椅嚴重老化等情況后,華南城集團董事長當即個人捐款200萬元,并成立籌備小組幫助學校更換新桌椅;2015年,還積極參與普寧梅塘鎮“亮燈工程”,個人捐款100萬元用于路燈安裝,方便當地村民出行。
出以公心,游光揚聲。華南城董事長先后榮膺“鵬城慈善十大個人”“鵬城慈善捐贈個人銅獎”等獎項。
善者遠行,大愛合力。未來,華南城集團將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智力扶貧、捐贈扶貧、金融商貿等多種扶貧途徑,全面實施“公益性扶貧”和“產業投資扶貧”的“兩個扶貧”五年規劃2016-2020年,為促進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