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國”的背景下,大健康產業有哪些發展趨勢?醫藥企業又將應如何進一步實現提升?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所屬知名研究機構清研智庫通過近三個月的文獻研究、定性定量、專家調研、調查問卷,以默沙東等眾多企業為研究范本完成了《健康中國2030企業責任報告書》,并于2月23日在北京正式發布。報告強調:醫藥企業要以公眾健康為中心、實現產業發展與健康有機統一,其使命是推動提升健康素質;重點在于提供高質量、高安全的健康產品和服務,同時結合傳統社會責任,助力“健康中國”。
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突破4萬億元,近五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6.2%,醫藥行業約占據66.1%的市場份額。大健康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其中醫療行業占據主導地位,醫療服務、醫藥、腫瘤醫療市場等均是重點領域。
做為研究范本之一的全球跨國企業默沙東同時發布了《默沙東中國2013-2016年度企業責任報告》,從健康可及性、環境可持續發展、員工、道德準則與透明度四個層面,闡釋了三年來在企業責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和達成的目標。
在健康可及性方面,默沙東目前向中國提供40種創新型產品,覆蓋院內急癥護理、糖尿病、腫瘤、疫苗等領域。在《中國衛生年鑒》列出的20大首要致死疾病中,有13種是默沙東在中國已上市藥品的防治對象。在環境可持續發展:已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創新、高效的能源使用方案,2014年至2016年,默沙東中國的多項節能舉措已節省能源近200萬美元。在人才培養方面,主張讓每一個員工都能“與默俱進,福天下”,約87%的中國員工認為自己“敬業”或“高度敬業”,女性高管占高管總人數的近50%;”兩度蟬聯“中國最佳雇主”稱號。在道德準則與透明度方面,則始終秉承最高的道德標準。
與此同時,默沙東還與中國政府、科研院校、業界密切合作,以實現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從1989年向中國政府轉讓乙肝疫苗生產技術,到中國-默沙東艾滋病綜合防治合作項目、中國糖尿病策略研究,以及正在開展的與全國婦聯合作的“貝殼行動”暨中國女性宮頸健康促進計劃,以多項成果助力“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
《健康中國203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認為:科技與創新是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推進健康企業彰顯和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和手段。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許文波研究員十分贊同這一觀點:“面對全球流行多年的傳染性疾病,研發者始終站在藥物疫苗開發的最前沿,這是真正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
報告同時認為:健康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社會與公眾的支持,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要承擔廣泛的社會責任,積極回饋公眾的期望與需求。報告最后建議:健康醫藥企業應進一步堅持科技創新,推進企業品牌建設,強化大健康人才培養,以社會公益引導價值導向,并同時呼吁更多的企業加入踐行社會責任行列、起到引領作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