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主辦,中星責任云社會責任機構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企業公益年會”12月10日在京舉辦。本次會議連續第三年發布《企業公益藍皮書(2016)》,首次發布了“年度十大公益事件”和“中國企業公益品牌傳播研究報告”等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會議還首次評選出“十大公益企業”、“十大品牌公益項目”以及“十大人氣公益項目”等獎項,旨在更好地推動企業公益事業的發展。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企業公益藍皮書(2016)》以國有企業100強、民營企業100強、外資企業100強為研究對象,呈現了企業公益管理與實踐信息披露水平,剖析了300強企業公益最新發展特征;評價報告分別對國有企業100強、民營企業100強、外資企業100強以及重點行業企業的公益發展指數進行詳細解讀,剖析了現階段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企業公益的主要特征。藍皮書顯示,2016年中國企業300強公益發展指數整體仍為二星級,處于起步階段。
公益管理缺乏系統性
藍皮書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公益管理的階段性特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企業的公益管理缺乏計劃性、專業性和系統性。2016年,300強企業的公益管理具體指標得分差距明顯。
二是多數企業選擇與NGO合作開展公益實踐,其中外資企業占比最大。300強企業中與NGO合作開展公益實踐的企業達到151家,占比50.33%,與2015年相比,這一比例提高了14.33個百分點,表明隨著企業公益的不斷發展,企業在開展公益實踐方面的專業性有所提升。
三是近四成企業運用新媒體宣傳企業公益活動,民企新媒體公益傳播表現突出。300強企業中有111家企業選擇運用新媒體宣傳企業的公益活動,占比37.00%,較2015年提高了23.33個百分點,表明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互聯網與公益的結合,通過互聯網提升企業公益價值。
四是企業公益投入的透明度不足。300強企業中明確披露年度公益資金投入量的企業僅82家,與2015年基本持平,占總體的28.33%。其中,國有企業56家,民營企業16家,外資企業10家,國有企業公益資金投入披露率最高。
五是從披露信息來看,民企平均公益投入超過國企和外企。82家企業披露了2015年度公益資金投入,總額為55.93億元,總體略低于2014年度,平均每家企業投入6820.82萬元。其中,從平均公益資金投入來看,民營企業最高,達9196.68萬元,國有企業次之,為6864.31萬元,外資企業最少,為2775.86萬元,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在公益投入方面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六是公益投入額度前十名的企業均為國企或民企,中國石油、大連萬達集團、大商集團位列前三。從企業性質來看,公益投入額度排名前十的企業以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其中國有企業6家、民營企業4家。300強企業中建立企業公益基金/基金會共有89家,比例達到29.67%。其中民營企業最高,有39家;外資企業其次,有30家;國有企業最低,僅有20家。建立公益基金/基金會有助于企業開展專業性、持續性和有影響力的公益實踐。
公益指數整體為二星級
藍皮書指出,2016年,中國企業公益發展指數呈現出如下階段性特征:中國企業300強公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24.19分,較2015年略有提升,整體仍為二星級;六成企業處于一星級,較2015年略有減少;33家企業得分為0分。中國300強系列企業公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24.19分,整體處于二星級水平,有8家企業達到五星級,較2015年增多3家,但整體占比仍較小,表明中國企業公益整體發展水平仍不高。
外資企業公益發展指數高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公益發展指數為28.32分,高于國有企業的22.64分和民營企業的21.61分。在國有企業中,國有金融企業公益發展指數最高(35.87分),中央企業次之(27.60分),其他國有企業最低(10.34分)。
行業間公益發展指數差距顯著,日化行業表現最好,醫藥行業表現相對較差。行業企業公益發展指數選取9個社會關注度高,對經濟、社會、環境影響力大的行業進行分析,通過對9個行業中300強企業的公益管理和實踐系統評價得出,日化行業公益發展指數得分最高(63.58分),達到四星級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互聯網服務業(46.11分)和銀行業(40.14分)分別位列第二、第三,達到三星級水平;保險業(38.72分)、房地產開發業(37.71分)、電力行業(31.89分)、汽車行業(31.58分)和服裝鞋帽制造業(26.81分)5個行業的公益發展指數得分為20~40分之間,位于追趕者階段;醫藥行業得分不足20分,處于一星級。
各地區民營企業公益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省內企業發展分化嚴重。分析結果顯示,沿海地區民營企業的公益發展水平較為突出。大多數地區的民營企業公益發展指數低于20分,處于一星級水平,有的省份得分為0。此外,各地區內企業公益發展水平差距較大,還需進一步完善各地區民營企業公益管理與實踐的體制機制,不斷提升公益發展水平。
外企中,韓資企業公益發展指數最高。2016年,外資企業100強公益發展指數平均得分為28.32分。其中,韓資企業得分最高,達到54.04分,處于三星級水平,領先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企業。中國香港企業次之,為36.39分,再次為德資企業(33.75分)、新加坡企業(31.00分)、日資企業(29.14分)、美資企業(28.19分)、英資企業(22.87分)、法資企業(22.13分),以及包括愛爾蘭、荷蘭、瑞典、瑞士等國家或地區在內的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外資企業(20.46分),均處于二星級水平。總部位于中國臺灣的外資企業得分不足20分,處于一星級水平。
藍皮書顯示,28.33%的企業有自己的品牌公益項目,外企品牌公益項目在數量和質量上均顯著領先于國企和民企。2016年,300強企業中,有85家企業(占比28.33%)開展打造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公益項目。其中,外資企業最高,為41家,明顯高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分別為23家和21家。(中國工業報記者 司建楠 孫寧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