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航60年:履責擔當 航空報國——東航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側記


    來源:中國民航網   時間:2016-12-13





      “東航的737已經飛了6個半小時,真的拼了”,“1700公里的距離,昆明到加德滿都,東航這兩架737飛了接近7個半小時,真是非常不容易”,“盤旋39圈后,MU2583降落加德滿都機場”……相信不少人至今依然記得,2015年4月27日深夜,無數網友反復刷新若干新浪認證的民航自媒體微博、追看航跡圖、關注東航赴尼泊爾地震災區航班的那一幕。那個春天,中國游客鐘愛的鄰國尼泊爾遭遇強烈破壞性地震,無數同胞盼望祖國的飛機接他們回國。而另一方面,強震之后,尼泊爾唯一的加德滿都國際機場極度忙亂,航班運行困難重重,于是有了東航航班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夜空盤旋近8個小時、才飛完平時3個小時的航程,終于在全國網民翹首以待中,將震區同胞接回祖國。在東航60年的歷史上,每逢自然災害、重大事故之際,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踐行“航空報國”理念,是這家民航央企始終不變的準則。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大地震,網友發布的東航盤旋加德滿都上空等待落地救援軌跡圖


      起飛,守望相助堅定履責


      “廣東省英德縣馬口造紙廠失火,因為油桶爆炸,參加救火的人員有12人重傷,急需血漿搶救。但廣東當地沒有血漿,需要從南京轉運。能否請民航飛機盡快運來?”1960年3月3日,一則來自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即今省政府的求援信息擺在了剛剛3歲的東航前身民航上海管理局飛行中隊面前。火災傷員的搶救刻不容緩,但收到求援時天色已晚,當時從南京到廣州的航線上又沒有夜航設備,運嗎?


      民航人的答復是:運!民航上海管理局連夜抽調專機,安排優秀飛行員執飛。最終,夜航航班帶著血漿,連夜抵達廣州,為傷員送去生的希望。東航半個多世紀履行社會責任的歷程,就此譜寫了第一章節。


      隨著民航事業的發展,此后,這支機隊的身影越來越多出現在搶險、防疫、救災的行列中。


      1968年7月18日,安徽省的阜南、霍丘地區由于多日連降暴雨,淮河洪水猛漲,淮河大堤在當地王家壩段發生決口,受災嚴重,急需防洪救災物資。災情就是命令,民航上海管理局連續4天派出飛機,參與搶險救災。


      1970年8月,應江西省防疫部門的請求,東航江西分公司前身民航江西省局出動運5型飛機,在江西的鄱陽湖區播撒藥物、消滅血吸蟲寄生的釘螺,面對千百年來折磨湖區人民的血吸蟲病,民航參與到了與病魔的斗爭中。


      1976年,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來襲,這座華北著名的工業城市在短短幾分鐘里成為廢墟,百萬市民亟待救援。但由于強震的摧殘,災區道路受損嚴重、通行困難。關鍵時刻,按照國家部署,民航上海管理局及下屬的江蘇、安徽、江西等省民航局即今天東航江蘇公司和東航安徽、江西分公司前身全力組織運力,向當地搶運救災物資、疏散震區傷員。整整10天的緊張接力,這些東航前輩們為唐山災區鑄就了救災的空中天路。


      此外,東航前身自60年代起堅持二十余年在江西“飛播造林”,并日以繼夜地執行航空探礦、除蟲播種、天氣監測等各類艱苦的專業飛行任務,廣泛服務工農業和社會發展。


    “飛播造林”中的飛機


      馳援,搶險救災中流砥柱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國力增強,民航事業進一步駛入了發展快車道,在我國的搶險救災工作中,航空運力調動規模越來越大,航空救災手段越來越豐富有效。東航作為民航央企,日益成為參與災區救援的重要中堅力量。


      地震,永遠是考驗民航人的集結號。強震襲擊、山崩地裂,隨之而至的就是災區亟待支援、地面道路卻難以通行,空中救災通道每每彌足珍貴。


      1996年2月8日,云南麗江遭遇強烈地震襲擊,東航立即派出空客A300-600飛機,滿載救災物資飛往云南。這是東航寬體機第一次加入地震救援的行列,東航也是當時國內首家將救災物資運抵云南的航空公司。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改革開放以來給國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地震災害。地震當天,東航就轉入了抗震救災的應急狀態。短短一天之內,從上海和各分子公司抽調的8架飛機擔負起救災運輸任務,東航的災區運輸綠色專用通道隨即開出。將救災官兵、救災物資爭分奪秒運入災區的同時,東航也將傷員源源不斷運出災區送醫。5月26日,一架經過改裝的東航300-600寬體客機飛抵上海,運來包括42名擔架旅客在內的共計53名傷員,開啟了傷員外運的航程。此后,這架擔架飛機一再執飛上海成都往返,將一批批就醫傷員和家屬送到上海。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再次牽動起全國人民的心。地震發生后半小時,東航“飛機已準備好,隨時可以投入抗震救災”的信息已經傳遞給青海省和上級有關部門。隨后,東航飛機第一時間進入災區,運送第一批消防救援人員,送進第一批醫務人員,并接出第一批傷員,率先打通空中救援生命線。整個救災期間,東航投入運力最多、航班量最多、專業人員最多、就在項目最多、運送傷員最多。東航以不怕苦、不怕累,發揮連續作戰的精神創造的“四個第一”、“五個最多”,在三江源頭譜寫了一曲曲愛的贊歌,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青海省委省政府、民航局的充分肯定。


      2014年4月,為連夜搶救剛從新貫通的高黎貢山獨龍江隧道送來的一位緊急病患,云南獨龍江鄉一名嚴重燒傷、危在旦夕的5歲女孩普艷,東航安排首次出現在保山機場的737-700同一客機無縫銜接兩個航班,一夜之間實現了“搶時間、裝擔架、不轉機、不換乘、不收費”的保障要求,沿著西南邊陲的雪山孤島到祖國心臟的大通道一路北上,上演了一場萬里空地零距離的愛心接力,最終讓孩子及時得到救治。


    2014年4月,從云南保山赴京急救航班上,乘務員悉心照料獨龍族燒傷女孩小艷芳


      隨著東航經營的航空產業領域不斷增加,在搶險救災的關鍵時刻,其承擔的使命也不再僅僅是航空運輸。


      2008年汶川地震時,東航旗下東方通用航空公司的6架直升機按照民航局特急電報征用要求,第一時間趕赴四川廣漢,參加搶險救災。2010年8月8日,甘肅省舟曲縣發生強降雨引發的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電力、交通、通訊中斷,搶險救災急需災區第一手資料;東航將正在新疆哈密地區執行任務的“空中國王”空中測繪飛機緊急調往甘肅執行航拍,傳回第一手的災情信息、為搶險救災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0年4月21日在西寧飛往玉樹的航班上,康巴漢子才旺向全力參加救援的東航機長姚學路施以藏族的最高禮儀——碰頭禮。


      出發,飛遍全球勇擔職責


      “‘青蛙跳’即將開始了!”2014年11月14日,東航機長龐建軍臨起飛關閉手機前,在微信群里發出這則信息。


      龐建軍將要執飛的,不是一個普通航班,而是東航運送我國援外醫療隊專家赴西非埃博拉疫區的包機任務。之所以稱為“青蛙跳”,因為包機需要從重慶調機到北京,醫療隊在北京登機,再技術經停莫斯科,隨后飛往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援利醫療隊和物資在此組織降載,飛機則繼續飛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在弗里敦組織我國援塞醫療隊的首批輪換,然后再將前一批援塞醫療隊員送回北京。整個航程歷時40多小時,單是從莫斯科至利比里亞就要連續飛行10多個小時,一次橫跨整個歐洲和半個非洲,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和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當地機場設施薄弱、地面保障水平差,更是艱巨的考驗。最終,此次包機順利完成。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無論是在突發狀況下幫助海外同胞,還是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都需要民航的參與配合。作為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中國民航的央企,東航用出色的專業素養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履行國家賦予的使命,一次次飛向世界。


      早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面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我國大批建筑工人在科被困的危局,東航就按照國家部署,派出14架次包機接運工人回到祖國。


      2010年1月,加勒比島國海地被地震重創;隨后,經過66小時、30000多公里、飛越7個國家、輾轉4個城市的空中航程,東航包機飛抵海地首都太子港。在太子港機場無空管指揮、無導航設施、無地面保障的“三無”狀態下,圓滿完成中國醫療防疫救護隊和援助藥品的運輸,并撤回前期執行任務的中國地震救援隊與滯留海地的中國公民。


    2011年2月27日,東航執行利比亞撤離任務的MU268包機搭載272名旅客,其中包括一名出生僅21天的嬰兒順利回國


      2011年初,利比亞安全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東航積極加入到中國民航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任務最急、情況最復雜、范圍最廣、航線最長的利比亞撤僑行動。從當年2月26日到3月5日,東航調配運力緊張的大型寬體客機、削減黃金航線,全力優先保證撤僑,共執飛26架次、接運6722名從利比亞撤出的同胞。


      超越,“愛在東航”與夢同行


      今天的東航,已經將突發事件時的挺身而出、日常運營中的持續付出兩者有機融合,融入企業傳承發展的基因血脈,致力于幫助更多貧困人群、弱勢群體實現屬于自己的夢想。


      東航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向公眾說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其涵蓋的內容翔實、舉措得力得到廣泛好評。從2002年年底起,東航與云南臨滄的滄源縣、雙江縣結對區域扶貧,每年為當地助學、助困和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運力的支持,歷年累計投入各類資源2500多萬元,援建打造的15個項目,讓數萬邊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東航定點精準幫扶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讓貧困群眾真正從“輸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轉變,計劃2017年實現全面脫貧。


      東航長年面向全國偏遠地區廣泛招收空勤崗位員工,幫助上成千上萬各族青年圓夢藍天,其中包括來自32個少數民族的近800名飛行員、空乘和空中安全員,成為藍天中一抹抹獨特靚麗的風采。


      啟動于2010年的“愛在東航”公益志愿活動,已經形成社區服務、助學服務、公益事業服務、交通出行服務、重大任務保障等5大類18小類較為成熟的活動模式,已成為東航履行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一扇重要窗口,并有效帶動了旅客、公眾等各方面共同參與公益。


      截至2016年底,“愛在東航”共組織各類活動項目6000余個,參與員工30萬人次,關愛人30余萬人,已提供超過90萬小時的社會公益服務,百度搜索中有70萬條“愛在東航”的鏈接。近年來,“愛在東航”公益志愿活動獲得了第八屆、第九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獎”,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等一系列殊榮。東航扶貧開發工作先后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中央企業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2001-2010年”,在由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僑辦主辦的“2014同心、共鑄中國心”大型公益活動中榮獲“杰出貢獻獎”。2016年9月,東航在世界公益慈善論壇上榮獲“精準扶貧典范企業”稱號。


      甲子東航的責任航程,正在越飛越高。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