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當社會責任 打造國際品牌


    來源:中國鐵道建筑報   時間:2016-11-22





      “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早期的社會責任主張。在全球化治理的今天,社會責任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政治聲譽,有利于企業的戰略發展。


      上世紀60年代,中國鐵建擔當了中國政府援建坦贊鐵路的重任,歷時7年,建成了1860公里的跨境鐵路,在非洲人民心中樹立了良好的中國形象,贏得了非洲人民對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大力支持。中國鐵建在40多年的海外發展中,始終堅持履行社會責任,不但擦亮了企業的品牌,而且獲得了上至總統、下至民眾的贊譽,為企業贏得了信譽和市場。


      由此可見,企業能否履行好社會責任,既是樹立品牌形象、融入海外發展、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確保真正實現“走出去”“走進去”“走下去”發展目標的關鍵環節。


      “走出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謂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倫理責任、法律責任、環境責任、公益責任等。需要將這些責任系統化,納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并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將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與行動引入企業的海外發展戰略中,制定規劃并固化為制度,規范、細化履責的方式與措施,著力在誠信履約、生態保護、公益事業等方面積極作為,在實踐中探索建立立體化的社會責任體系。要增強公關意識,加強責任溝通管理機制的建設,定期向當地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積極、正面、及時應對各類社會責任危機,營造一個敢于應對、勇于負責的企業形象。


      由于國情不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各異,必須因地制宜,入鄉隨俗,轉變觀念。在東道國開展社會責任管理、實踐和信息披露不能盲目照搬國內所謂的經驗,必須從實際出發,基于東道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等環境,開展有針對性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促進當地就業,尊重當地勞工權益、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保證員工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要加強員工屬地化管理,嚴格按照當地的勞動法律法規執行,從薪酬待遇、安全措施、勞動時間等方面,建立健全屬地化員工管理的各項制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中國企業大多在不發達國家的實情,要通過創辦職業學校、免費培訓、提供實習機會等方式,以職業技能的提升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


      “愛人者,人恒愛之”。“走出去”企業還要增強“全球企業公民”意識,放大格局,提升定位。要在減少碳排放、節約資源上下功夫,保護當地環境,建設綠色工程,通過打造健康環保的差異化產品,構筑新的海外競爭力。要深入開展文化交流,以仁義誠信、求同共贏、達濟天下的“儒商”精神,展示中國優秀文化的魅力,讓“走出去”的步伐更加自信、從容。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