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絕不僅僅是扶貧。對于貧困地區要授之以漁,開發當地資源,形成產業,帶動貧困地區經濟持續發展
現在國家也把扶貧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也是一項社會責任方面,但萬達有這樣的思考:很多人認為社會責任就是扶貧,但從越來越多的實踐中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要著重于全社會人的意識,然后是教育的問題,可能接下來才是扶貧。
我1991年就開始扶貧,做了多少年,始終找不到感覺。我現在發現貧困的地區是有原因的,多數地方的貧困是源于這些地方的人,不管是官員,是企業家,還是老百姓,在于他們的不主動、不努力。我們去年年初在扶貧方面搞了創新,承包了一個縣。我們在想,怎么樣用產業扶貧的辦法來改變這個縣的貧困落后面貌。這個縣為什么貧困?這個縣高中生大學入學率在全國是靠后的,每一百名高中生中大概只有十來個人,很少能考上大學的。對于怎么解決貧困的問題我們討論后,決定先辦一個職院,就是大專水平的職業學院。再有,我們在當地調研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最后發現一件事很靠譜,這個縣產茶葉,每到茶葉收獲的季節,都有茶商來收,賣得出去,但是當地人對種茶沒有什么預期,也沒有什么積極性。現在萬達計劃在當地投資7億左右,建一個比較大型的茶葉加工廠。我們計劃用兩三年時間,靠萬達的網絡,把這個品牌打造起來,全縣的老百姓都會去廣泛地參與。”
扶貧更應該授之以漁,要用真實的行動努力創造一個新的模式,用教育和產業的投向來引導一個縣摘掉貧困縣的帽子。但王健林認為,貧困可能不是需要首要解決的問題,因為所有貧困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把原因找到,才能真正摘掉貧困的帽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