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醫生藥業:產業入村幫扶山區摘“貧帽”


    來源:中國企業報   作者:龔友國    時間:2016-08-30





      公司+農戶+聯盟成產業扶貧范本


      地處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連片貧困區。今年以來,國家有關領導多次前往實地調研,關心涼山州的教育和扶貧工作。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擲地有聲:2019年完成脫貧,17縣市“一把手”不摘“貧帽”就摘“官帽”。


      耿福能認為,要想真正推動偏遠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不能簡單地去說是輸血功能還是造血功能。過去的扶貧大多停留在慈善式扶貧、安慰式的扶貧、表演式的扶貧,所以,現階段的扶貧工作應該針對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從以往的“授人以魚”的扶貧方式向“授人以漁”的扶貧方式全面發展,實施精準的產業扶貧是有效的“授人以漁”的扶貧模式。


      中藥材基地是好醫生藥業集團業務之一,利用當地條件,耿福能把中藥材種植和精準扶貧工作融合,既幫助當地農戶種植保底收購中藥材,同時扶貧幫困。自1995年起,四川好醫生藥業集團即在國家級貧困縣——布拖縣進行中藥材附子種植項目,每年對當地彝族農戶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免費提供種源、保底價收購等措施切實確保種植戶利益,以公司+農戶+聯盟的形式帶動了以布拖縣火烈村、普洛村為主的近1萬戶農戶通過種植中藥材附子增收致富。幾年來,當地農戶年增收5000元/年,打造了精準扶貧的良好范本。


      以中藥種植精準扶貧是好醫生藥業集團的成功嘗試。現在,好醫生藥業把多年實踐成功的附子產業項目向涼山州的越西縣、冕寧縣擴展,已經在6個鄉試種了1000畝,輻射2000畝,貧困戶參與積極,扶貧效果初顯。


      呼吁國家制定落實產業扶貧政策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州扶貧和移民工作局獲悉,根據《涼山州“十三五”移民扶貧搬遷工作指導意見》,“十三五”期間,全州將重點完成23.5477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異地扶貧搬遷任務,實現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收入水平明顯提升,遷出區生態環境有效改善。同時,還要加大對已自助搬遷人員的幫扶和管理,妥善幫助解決戶籍、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問題,確保社會穩定。2016年涼山州計劃完成5.1618萬人的搬遷任務,同時778個村脫貧、16.48萬人減貧任務。


      涼山的減貧壓力非常大,耿福能認為,國家要制定,并落實與產業扶貧相關系列支持政策,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面前,企業發展環境非常脆弱,對于參與貧困地區產業扶貧項目的企業在信貸、稅收方面實行傾斜優惠,讓產業扶貧成為雙贏局面,從而吸引更多企業參與進來。


      未來,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產業扶貧中,更多的是要結合自身企業發展實際,將本身擁有的人才、技術及商業運作等多項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精準確定產業種類,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提供技術支撐、人員培訓和產銷信息,實現龍頭企業新的社會價值。當然,也要發揮村干部、產業能人的示范帶動作用,依托龍頭企業的產業扶持,抓兩頭帶中間,實現從點到面、從小到大、從基地到規模的有序發展。


      國家級貧困縣布托是涼山州高海拔貧困地區,自然資源匱乏,但地理、氣候和天然的環境,卻很適合種植中藥材附子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藥材。記者到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采訪了解到,火燈村在種植附子之后,原來特困戶總計20多戶,現在大部分已脫貧。同時,好醫生藥業投資建設了國家附子GMP飲片生產廠,形成完整附子產業鏈運作,保證附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由政府引導、平臺搭建,企業參與實施產業項目推進,好醫生藥業為貧困地區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產業致富路。


      連續3年把扶貧建議帶上全國兩會


      連續3年全國兩會,耿福能都持續關注收入分配與扶貧。幾乎每年,他都要在涼山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域調研。他看到由于資源匱乏,缺乏有效的脫貧致富路徑,當地的彝族群眾還維持在很低的生活水平時,非常揪心。為此,他連續3年把扶貧建議帶上全國兩會。


      在大山深處的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一畦畦附子正沐浴著攀西的陽光茁壯生長。“附子就是埋在地里的金子,可以讓大家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村民馬查俄爾手指著田野,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馬查俄爾一家原本是村里最為困難的貧困戶,當年,村里引入附子項目時,他還熱衷于種土豆,對附子并沒有多大熱情。駐村書記馬查阿俄多次給他做工作,告訴他種附子比種土豆經濟效益更高。


      第一年,他拿出三畝多地試種,沒錢買種子,好醫生藥業免費提供;不懂種植技術,企業派技術人員、專家來地里手把手培訓。


      去年收獲季節,他算了一筆賬:種附子,一畝產量1200—1500斤,收購價格每斤7.5元,這樣算下來,一畝附子抵幾畝土豆的收入。通過種植附子,馬查俄爾家的經濟狀況大為改觀,村里人也跟著紛紛效仿。看到鄉親們脫貧,耿福能很開心,他說,“高海拔地區找到了致富路,我們企業將進一步擴大附子種植面積,讓更多老百姓不用離鄉背井就能掙到錢。”(本報記者龔友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