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大唐集團在其官網上發布《2015社會責任報告》,至此,五大發電集團等主要國有發電企業均已向外界發布其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2015年,“十二五”圓滿收官,2016年,“十三五”揚帆啟航。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電改”踏入加速實施階段,作為國企骨干的特大型國有發電企業,五大發電集團等國有發電企業紛紛在其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盤點自身“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成果、責任績效,同時展望“十三五”,立下全新的發展戰略目標和責任承諾。
價值創造從未落后
回顧“十二五”,國有發電企業滿足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2011~2015年期間,國有發電企業更加注重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收贏利能力穩步提升,資產持續做優做強,五大發電集團、神華國華電力、華潤電力等主要國有發電企業均做到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連年獲評中央企業經營績效考核A級,躋身“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
從報告中看,華能集團總資產接近10000億、裝機容量位居世界第一、能源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綜合實力在五大發電中“老大”的地位不容撼動。2015年5月,重組后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進一步優化資本,截至2015年底,電力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0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占40.06%,居五大發電首位,實現三代核電自主化、核電“走出去”,經營效益領先行業,十三五“彎道超車”的目標可期。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各大發電企業經營發展工作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在全社會用電需求低迷、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繼續下降、煤電產能過剩、棄風棄水依然嚴重等背景下,“十三五”國有發電企業將迎來更多挑戰。
環境績效孜孜以求
超低排放、二次再熱、能源結構調整轉型等節能減排手段無疑是發電領域近年來最熱的話題,“新環保法”、《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等環保新政均在“十二五”期間橫空出世,環境績效成為當前發電企業最重視的指標之一,提供清潔電力已經成為每一家發電企業必須追求、不斷完善的目標。
細數各大發電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環境績效方面的內容要么自成一“章”,要么在各個專題都有所體現,占據了極大的篇幅。在大唐集團報告“主動落實環保要求、提速超低排放改造”的專題中,指出大唐2015年投入28.56億元全面提速超低排放改造,至今超低排放機組已達到65臺(2015年末數據),占大唐燃煤機組總容量的25%,居行業首位。“十二五”期間,華電集團供電煤耗累計下降23克/千瓦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49%、56%,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目標。國電集團脫硫、脫硝裝機占比均達100%,2126萬千瓦機組實現超低排放。
安全績效警鐘長鳴
回首過去,2015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以血的教訓告誡我們,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生產安全可以說是國企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更是國有發電企業實現長久發展的根本。
在各家國有發電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兼有煤炭、電力等多項核心業務的神華集團尤其重視講述其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內容,他們提出建設“本質安全型企業”、安全事故向零奮進、打造特色安全生產文化等等。對照各發電企業報告最后的社會責任績效表,無一不提到了人身/設備事故次數、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企業、員工培訓率等安全績效硬指標。華能集團甚至主動以一大頁總結了旗下北京熱電廠在去年發生的設備事故情況,向世人承認錯誤、吸取教訓,表明其對安全事故零容忍、不隱瞞的姿態。
共享發展不遺余力
國有發電企業,不僅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發發展的先驅者,還是共享發展的有力推動者。在關愛員工成長、企業回饋當地社會、精準扶貧幫困等共享發展成果方面,國有發電企業一直都是不遺余力、主動作為。
為共享發展成果,國電集團深入推進惠民工程,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勞動模范、困難職工、離退休職工5160戶,籌集幫扶資金930余萬元,職工書屋、女工平臺、志愿者隊伍遍地開花;為共享發展成果,華電集團主動投身公益,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地區發展,將“度度關愛”撒播給莘莘學子,為他們建起受教育的課堂;為了共享發展成果,華能之光點亮了墨脫無電“孤島”,給勤勉好學的墨脫縣小姑娘、給全體墨脫人民送去了期盼已久的電力……他們很好地詮釋了什么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日常生產和突發事件中,站出來、靠得住,樹立了負責任、光明的央企社會形象。
報告“真”“實”敢為人先
近年以來,國有企業主動走社會責任之路,在每年公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基礎上披露越來越多大眾關心和期待的核心內容。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副所長張峻峰如此評價道:“社會責任報告說到底就是一個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工具。有人把社會責任報告編輯的原則歸納了十余條,這些固然重要,但依我看,最重要的其實是‘真’和‘實’二字。‘真’是指報告反映的情況真實,特別是對社會責任的認識理解是真的,所說的事都是當時按照社會責任的原則設計和開展的;‘實’是指內容實實在在,不尚虛華,對讀者而言,除了看報告本身的編輯技巧,更多的當然還是希望得到實在信息。報告是社會看企業的放大鏡,也是企業自照的鏡子。有了這二字,社會責任報告就不光是好看,也就真有用了。”縱覽各發電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真”和“實”二字貫穿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等多家國有發電企業的報告均獲得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級專家委員會“五星級報告”的最高評定,但具體的得分排序尚未公布。華能集團、神華集團今年在報告中首次公布了其具體的組織架構,大唐集團、國家電投集團是唯二將其資產分布進行公布的。各集團在內容模塊設置方面也都越來越成熟和豐富,報告內容篇幅大唐集團和國家電投集團是最多的。各企業都做到了緊密聯系利益相關方,總結分析自身履責情況,對比最后的履責承諾模塊,國家電投“展望2016”履責承諾是最具體的,對各方面的績效都提出了數字指標要求。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