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弘藥業:三部醫療電影和一個企業的公益文化


    來源:中華網   時間:2016-07-11





      近日,《仁醫胡佩蘭》在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大別山干部學院首映,這部匯集了謝芳、廖京生、徐明、金銘等多位影視大咖的醫療劇,在觀眾中造成很大的反響。


      《仁醫胡佩蘭》講述的是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98歲堅持每天坐診的鄭州"醫生奶奶"胡佩蘭的生平事跡。作為1944年畢業于河南大學醫學部的高材生,胡佩蘭把一生都貢獻給了患者,她一生接生過的新生兒超過6萬,89歲還在做手術,98歲還在社區診所坐診,直至2014年1月22日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在送走最后一位病人之后,老人說完人生最后一句話:“病人看完了,回家吧”,為她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然后悄然告別。老人一生對自己近乎于摳門,一頓飯一兩個包子就解決了,一件脫色的紅棉衣一穿就是十多年。但她卻用積蓄建起了50多個“希望書屋”,她最令人稱道的,是堅持看病不開大處方,對藥的選用只看療效,不以高大上和回扣為目的,處方很少有上百元的。


      以上事跡,是胡佩蘭婆婆獲得感動中國的理由。也是這部電影中令人動容的情節。著名老演員謝芳,滿含誠意和感情,演繹了這位充滿大愛的仁醫的人生故事,許多細節,堪稱經典。這部扎根于現實生活,向人們展示正向的醫患關系和醫道醫德的電影,在當下動輒就玄幻鬼怪,動輒就穿越和宮斗的影視界主流氛圍中,顯得非常異類。演這樣的電影,需要有情懷的演員;寫這樣的劇本,需要有責任感的編劇;導這樣的電影,需要有悲憫心的導演。而花真金白銀投入支持這樣電影的,想必是集這些正向力量之大成者的。基于這個原因,我關注了這部電影的贊助方——康弘藥業。這是一家致力于中成藥、化學藥及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的上市公司,在許多公益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在搜索的過程中,另兩部影片,又跳入視野。這兩部電影分別是《心靈解碼》和《生死拯救》,《心靈解碼》是《精神衛生法》頒布實施的獻禮片。該片通過講述一群精神衛生中心的醫務人員在日常繁重危險的工作環境中醫治病患、精心護理發生的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集中反映了當代精神衛生領域醫務人員的醫者仁心和人間大愛,表現了不同類型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狀態。該片先后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衛生計生委優秀影視作品獎等大獎;《生死拯救》真實再現醫改過程中婦幼專科醫院的醫護人員雖然身心勞累但依然愛崗敬業的平凡生活,以感人至深、震撼靈魂的情節表現了醫者仁心和人間大愛,反映了黨和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支持,同時對改善、優化婦幼醫護人員執業環境和醫患關系提出了思考。


      這三部電影,如同一個盆里結出的三朵漂亮花朵,在弘揚醫德醫風,客觀展示一線醫務人員在艱辛的社會責任面前的隱忍和奉獻。對社會正確認識醫藥衛生行業,糾正某些偏見和誤讀,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仁醫胡佩蘭》,令人想起當年曾經轟動一時的《人到中年》,讓人們通過一個有血有肉的好醫生,客觀認識整個醫療行業,認識從業者們的善意和奉獻,認識他們的堅守與不得已,也反思對他們的誤解與誤判,這對于改善醫患關系,優化衛生事業發展土壤,甚至增加社會的和諧度,都有巨大的好處。


      如果說《仁術》之類的影視劇,正面直擊當下醫患關系中存在的問題,鞭策和解剖了當下醫患關系中的病兆的話,那么,《仁醫胡佩蘭》和《心靈解碼》《生死拯救》等電影,則是讓醫者的形象,不再單面和抽象。這些電影,體現了康弘藥業這家對衛生事業有著強烈的情懷和責任感的企業的公益愿望和擔當,在他們的文化和靈魂中,有著對衛生事業超強的責任感和感同身受的同呼吸共命運的愿望。這三部電影,只是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在其下面,是一個企業為弘揚醫者精神而不惜代價的投入與付出。這些,將是構建健康醫患關系,營造良好衛生的社會氛圍不可或缺的正能量。(曾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