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天麻產業辦的數據顯示:去年,該縣天麻產量達2294萬斤,實現種植產值15.28億元,天麻產業逐步成長為彝良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產業;而在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發展多年的附子產業讓近萬農戶展露出致富后的喜悅。而這些都離不開好醫生藥業集團的堅持和付出——因地制宜做產業化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做優秀企業公民。近日,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在彝良縣對云南好醫生小草壩雙烏天麻發展有限公司調研時,對好醫生藥業通過產業帶動扶貧的理念和開展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已持續4年將目光集中在收入分配與扶貧話題上。他先后多次前往四川涼山州調研發現,部分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由于資源匱乏,缺乏有效的致富路徑,當地的彝族群眾難以擺脫貧困。“要將‘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耿福能認為,對于貧窮、貧困,應該像研究創富、研究大項目一樣,做到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解決根本問題。今年“兩會”,他把《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作為一份建議正式提交,得到了許多代表的積極響應。
好醫生藥業不僅僅提出了“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理念,更是在實踐中積極實施這項策略。自1996年起,好醫生藥業每年都投入數十萬元支持偏遠貧困的涼山州布拖縣發展附子種植項目,除了提供種子和教授種植技術外,還建立了附子GAP種植基地和附片GMP生產廠。他們采取“公司+農戶+科研單位+基地”的聯動經營模式,并采取訂單農業模式,實施最低保底價收購,優質優價激勵附農種植一、二級附子,堅持做到“最大限度地保障不給種植戶造成損失”。另外,企業協調組織當地鄉村黨政領導和種植大戶到外地學習參觀附子發展經驗,聘請外地有種植經驗的藥農,對種植戶從種植、施肥到培育全過程進行全面系統指導。涼山州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靠種植附子脫貧的馬查俄爾對好醫生藥業滿懷感激:“沒錢買種子,企業免費提供;不懂種植技術,企業派技術人員來地里培訓,還請過專家。附子就是埋在地里的金子,可以讓大家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如今,他所在的村莊,原來有20多戶特困戶,如今只剩下6戶了。
經過20年的探索,好醫生藥業已經積累了產業化發展扶貧的成功經驗。2015年,他們為涼山州越西縣提供了50萬元的附子種子,把布拖產業發展經驗進行復制,希望通過產業扶貧模式能幫助到更多的未脫貧農戶走向富裕。在云南彝良縣,好醫生藥業在建的小草壩天麻深加工基地,按園林工廠、綠色工廠標準和理念設計建設,設有專家研發中心、天麻兩菌現代化車間等全產業鏈系統,能解決烏蒙山烏天麻的高附加值、高水平、高質量、高標準的產業化問題,實現彝良天麻產業的全面升級,帶動當地麻農脫貧致富,增加地方稅收,實現產業發展、精準扶貧。
耿福能認為:“治貧更要治愚,科學治愚才能培養人才,人才創造生產力,生產力推動社會發展,才能讓老百姓脫貧致富、長治久安。”因此,好醫生藥業對教育事業的關心支持就從未止步。好醫生藥業在西南民族大學、大理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多所高校設立“好醫生獎學金”;在涼山州的越西等縣捐建希望小學,把知識和希望帶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捐資彝族學子圓夢清華大學,幫助少數民族地區人才成長。2015年,好醫生藥業集團等4家企業共同為涼山州233名在校大學生和應屆新生捐贈了70萬元助學金。
好醫生藥業一直堅持“國家有需要,企業有擔當”的信念,每當災難發生,總能看到好醫生藥業沖在一線。無論是“非典”時期捐贈藥品,還是地震時迅速結集物資,乃至無償將藥廠的廠房提供給災區學校復課使用等,好醫生藥業無時無刻不在踐行著自己“做好人,制好藥”的企業理念。
對于好醫生藥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付出,耿福能如此評價:“企業不屬于個人,而是屬于這個社會。經營企業是一種責任,經營藥品企業更是責任重大。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正是好醫生藥業集團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源泉,這不是做不做、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必須去做的基本素養。”(本報記者劉云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