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田為何把植樹公益項目做成了內外兼修的功課?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顏光明    時間:2016-06-08





      豐田在豐寧植樹的堅持和深層含義,顯然帶有形而上的精神表達的多重性,對形而下的產品無疑是在注入感性的體驗。如果上下打通,就能真正做到表里一致,產品就可“做活”,有了“內涵”。與其說這是豐田“改善之魂”的奇效,還不如說這是“人之魂”的不斷修煉。深究起來,這就是企業的理念,文化的默契。對豐田來說,把造車當作為人和社會提供的福祉業已寫進被稱之為“企業圣經”的豐田章程里。所以,豐田把植樹當作了企業的修煉方式(參與企業社會責任),有別于其它企業的做法就在于上下員工的參與和互動,也是一種“育人術”,收獲的則是企業價值觀的認同,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精神的支撐。


      豐田為何把植樹公益項目做成了內外兼修的功課?


      撰文/顏光明


      再次來到黃旗。有久違的感覺。


      三年前,跟隨豐田中國到這里(豐寧)植樹。我曾問大西弘致(豐田中國總經理),為何要在這里植樹?他說,這里已經成了豐田“扎根”中國的表達方式。這也是豐田一直奉行的“造物即造人”企業理念。


      在不少豐田人看來,這里是“員工培訓的第二課堂”。據介紹,凡是新員工都要來這里義務植樹,也叫志愿者,包括在華合資企業的員工也都積極報名來此植樹。不少人來過不止一次。來了還想來。對他們來說,通過植樹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洗禮,也是對豐田文化的接受和認同。有人曾這樣說,每次植樹體驗的感觸不一樣,看到豐寧的變化,就會想到公司的發展,這種潛移默化,其實也是一種互動和激勵。


      其實,植樹也并非簡單,需要耐心和持續的不斷改善,這與育人是一個道理,同樣需要技術和方法,才能提升植樹的存活及質量。當地林業專家說,豐田還為此專門招聘農學專家對豐寧生態環境進行調查,用造車的生產方式常年對植樹治沙,生態變化潛心研究,拿出解決方案,從源頭入手,取得豐碩成果。當地人告訴我,豐田栽的樹存活率很高,基本上都能活(存活率達90%以上)。我問,這是什么原因?他們說,豐田是用科學的方法植樹,根治沙化,改變生態。


      三年前我栽的松樹已經長得很高了。今天我又栽了一棵,培土澆水。林業管理人員說,這還不算,需要有專門人員按照要求重新整理,達到能聚水澆根的效果。這就像豐田看板生產那樣,有一套標準和作業流程。資料顯示,豐田并沒有靠單純的“補種”來解決,而是周密調研逐一分析不同成因,根據地勢、氣候、降水量和土壤條件,差異化地在不同區域栽種19種不同植被。此外,在施肥方面也進行了精心研究,經過20、50、100、150克等實驗,測算出效果最好的施肥量是每株100克。甚至連不同苗木的施肥深度也都逐一精確測算。據負責黃旗地區林業管理的廉站長介紹,豐田在這里傳受了不少植樹治沙的技術和方法,還幫助當地改善農業結構、提高生態效益,使當地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來豐寧之前,我曾與不同層面的豐田員工交流過。盡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通過植樹收獲的是一種環保意識和從業責任。對豐田來說,“通過汽車,創造富裕社會”是企業的宗旨。按照“造物即造人”的理念,豐田的老員工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作為成年人卻總不能成熟的話,不要說制造業,就連國家的未來也會很危險。”所以,育人是造好車的根本要務。用大野耐一(生產方式創立者)的話說,“對于人的教育,恐怕還是應該學習歐美的做法比較好(即從“農耕文化”到“狩獵文化”)。”同行的豐田老員工向我回憶,第一次來豐寧的印象是住招待所,晚上睡覺房門都關不嚴,見到老鼠在房里亂竄,當地的貧困和落后讓她震驚不小。也正因為與大城市有對比,才會意識到生態危機帶來的焦慮和急迫,這要比任何說教和灌輸都有效。一位遠在上海的豐田中國員工居然去了三次。她對我說,植樹的意義不在于接受“洗腦”,而是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


      豐寧,在豐田人的心目中是一個魂牽夢繞的地方。無論是在華派駐的高管,還是日本本部的一些高管都會來此植樹,甚至日本的豐田員工都會自費來此種下他們的“心愿”。從大的方面講,環保是無國界的現代(綠色)文明,從個體來說,也是文明人的修為。豐寧植樹治沙項目對于豐田而言,既是企業對社會貢獻的事業之一,也是在華業務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此舉,業已融入了豐田“兼善天下”的文化之中,取得了內部上下高度一致的共鳴。


      見到已屬高齡的服部悅雄(豐田中國特別顧問)先生,他是見證豐田在豐寧植樹全部過程的見證人。我說,您老也來啦!他笑容可掬地說,我們是來做功德的。這也是豐田在華事業發展的一部分(指公益)。看到豐寧植樹治沙的綠化工程取得很大成就,經濟生活也發生很大的變化深感欣慰。認為當年豐田決定來豐寧參與植樹治沙的公益項目是正確的。奧平總一朗(豐田中國副總經理)來華三年,來比植樹也有三年。他說,植樹治沙,造福后代,這是豐田環保理念的外延,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的體現。


      三年前,在此與大西交流植樹與小車的關系,了解了豐田小車戰略的內涵;這次與奧平交流植樹與混動的關系,了解了“雙擎”推出的意義。其核心都沒有離開“創造富裕社會”的造車理念和出發點,以及對汽車社會功能的深層次思考,而植樹治沙項目正是這一思考的輸出的結果。


      十六年前,一篇沙漠離北京有多遠的報道驚動了中南海。此時,北京人在沙塵暴中驚醒:“北京的沙漠化正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逼近。”于是,有人這樣描述:“北京十粒沙,豐寧占七、八。”這個離京城200公里不到的小縣城一夜之間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引起了豐田的關注。從資料中獲知,當時豐寧沙化面積達到了30.8%,超過了一些西北地區。其生態環境惡化到“豬上房,羊跳墻,小孩坐在房檐上。地不打糧,沙子埋房……”迄今榔頭溝還保存著當年小壩子遭風沙肆孽的慘狀。朱镕基奉命來此看查實情,厲聲疾言:治沙止漠,刻不容緩!要為北京構筑一道防沙入侵的綠色屏障!


      此時,豐田落戶中國(天汽豐田)項目已有眉目。在上一年的“99上海財富論壇”上,豐田就已經表達了在華事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即小車戰略,迄今未變。


      也就在朱镕基發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緩”的指示不久(2000年5月20日),豐田就啟動了豐寧植樹治沙的長遠計劃。


      這一干就是十六年。如今,豐寧再次成為北京的后花園。數據顯示,自2000年啟動以來,已累計直接投入資金超過4000萬元,植樹500多萬棵,綠化總面積超過5萬多畝,為不少山頭披上了綠裝,受到當地人的稱道,評價很高。


      車過喇嘛山風沙口,這里已經構筑成一道綠色屏障,鎖住了曾經肆孽的風沙,變成了綠油油的大片樹林。“八里奇峰”(奇山異石)成了當地的旅游景點(喀斯特地貌)。朱镕基當時在視察時就說過:“等把沙子固住了,種上菜,修通路,給山都起起名,編點故事,讓北京的人來這里逛逛山,畫畫畫,吃點飯,你們也收點錢,啊!”當地一位68歲護林員張大爺很有感觸地說,豐田不僅幫我們治沙植樹,還幫我們脫貧致富。現在豐寧人餐桌上吃的“杏仁露”就有豐田的功勞(協助農業結構調整改善后的成果)。在參觀張大爺住的新居時,發現當地農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綠樹環抱村莊,家家都有菜園子。


      在尋找三年前我種下的松樹時想:植樹、小車、混動,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這不就是從理念到產品的物化?也就是說,沒有普世價值的理念是很難造出具有普世意義的產品。即所謂的“有靈魂的產品”。豐田很在乎這一點。深入考察就不難發現,豐田其實是一個很善于平衡,兼顧各種利益的企業,從產品的友好性(注重環保)到企業社會公民(公益慈善),都在遵循利益的平衡和持續性,由內至外,再由外至內。既尊重人性(個體價值體現),也激勵潛能(滿足利己價值),其成功就是以改善活動的利己和利他意義來激活全員參與改善活動的內在動力(潛能)。


      從這樣的角度看豐田在豐寧植樹的堅持和深層含義,顯然帶有形而上的精神表達的多重性,對形而下的產品無疑是在注入感性的體驗。如果上下打通,就能真正做到表里一致,產品就可“做活”,有了“內涵”。與其說這是豐田“改善之魂”的奇效,還不如說這是“人之魂”的不斷修煉。深究起來,這就是企業的理念,文化的默契。對豐田來說,把造車當作為人和社會提供的福祉業已寫進被稱之為“企業圣經”的豐田章程里。所以,豐田把植樹當作了企業的修煉方式(參與企業社會責任),有別于其它企業的做法就在于上下員工的參與和互動,也是一種“育人術”,收獲的則是企業價值觀的認同,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精神的支撐。


      2016年6月4-5日豐寧至上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