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履行好社會責任,是衡量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哲學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全民進入“互聯網+”的時代,工資不能按時兌現、偷稅漏稅、施工生產造成環境污染等不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不僅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世人所知,同時企業也在無形之中貼上了限制其正常發展的“明信片”。從各種新聞媒體上我們可以得知,一些企業為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責任的行為給企業發展帶來滅頂之災的現象不勝枚舉。
被稱為中國鐵建第一礦的赤峰市通和銅礦,從2008年6月收購以來就確立了“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環保思路。項目部實行見縫插綠、礦區圍綠和尾礦披綠,將造林綠化與修復生態有機結合起來。雖然這一做法在短期內因環保與治污成本影響了企業收入,但其帶來的長遠社會效益卻讓企業受益匪淺。正因為如此,該項目一直在良性的軌道上穩健發展。這只是中國鐵建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縮影。
當前,建筑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產高利低、活難攬難干的現狀已是不爭的事實。建筑企業如果能夠履行好社會責任,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形象,還可以擴大品牌效應,提高美譽度,為企業凝聚優秀人才,贏得業主、監理及上級領導部門信任,從而為實現“滾雪球”式的發展提供支撐。如果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能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就算勉強把在手施工任務干完,最后只怕也會落得個“掃地出門”的結果,因為不會有任何一家單位愿意和沒有社會責任感的施工企業合作。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鏡子。企業對社會的貢獻越多,獲得的社會認可度就越高,企業的信譽度與口碑就越好,社會給予的發展資源與支持也就越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就如做人一樣,別管你能力有多強,品行不好,不講誠信,缺失道德,最后都不會獲得成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