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紀念日,也是我國“防災減災日”,還是互聯網行業的“社會責任日”。今年,是首都互聯網協會倡議設立互聯網行業“社會責任日”的第六年。
災禍降臨時,信息的暢通傳播尤為關鍵,防謠辟謠、輿論引導的重要性自不待言。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廣大網絡媒體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抗震救災、親赴災區報道災情、權威發布遏止謠言、組織救濟公益活動、持續援助災區重建等等,通過各種方式,發揮了凝聚力量、激勵斗志、傳遞愛心、構建和諧的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救援報道中,首都互聯網站第一次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了重大自然災害的網上救助,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正能量,充分展現了首都新媒體的責任與擔當。而且,近年來,每當國家發生自然災害,北京網絡媒體總是勇于擔當,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優勢,凝聚人心、積蓄力量、傳遞愛心。不斷積聚草根力量,發現身邊好人好事,弘揚主旋律,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日常工作中,首都互聯網行業也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全國首個辟謠平臺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是成果之一。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首都互聯網協會會長、黨委書記佟力強表示,北京地區聯合辟謠平臺自2013年8月1日正式上線以來,在網信部門、行業組織的指導和支持下,已成為充分發揮網站、網絡社會組織、網民力量,多方施策,共同清朗網絡空間的重要工作機制。
當然,除了做好災情報道,傳播公益,互聯網行業肩上的“擔子”還有很多,還很重。尤其是網絡安全領地的建設、網絡清朗空間的營造。互聯網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也是改善網絡生態的客觀要求。網絡空間烏煙瘴氣,不符合人民利益。只有營建一個干凈、舒服的網上家園,人民群眾才有更多獲得感,才有幸福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是由互聯網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決定的,任務雖繁,擔子雖重,但卻無可推卸。
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19日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也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建設好這個精神家園,互聯網企業是重要主體,既要講發展,也要講責任。互聯網企業生存在社會之中,不能只講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還要講社會責任、道德責任。
應當重視,發展與責任是同在的,須同頻共振,不能先發展后擔責。一俟網絡“陰霾”籠罩、網絡“雜草”叢生,不僅損害人民利益,治理起來還更費周折,這種教訓已經很多了。
“行生于已,名生于人。”只有富有愛心的財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財富,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總之,我國互聯網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飲水思源,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在優勢,深化社會責任的內涵、擴展外延。
正值“社會責任日”,互聯網行業應牢記歷史賦予這一天的特殊意義,致力于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也唯有如此,自身也才能無往而不勝。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