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作為我國經濟與金融最重要的行業,發揮著資源配置的核心作用,金融一活、全盤皆活。2015年四川銀行業面對新常態,致力穩增長、服務四川的“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表現出良好的經濟責任。2015年四川經濟增長7.9%,生產總值達到3.01萬億元,全國排名前移兩位,銀行業穩健與高效運行,為此提供了優質服務,展現了良好的社會責任。
1 “穩增長、惠民生”顯現責任意識
2015年,四川銀行業面對經濟與金融運行新常態,確立“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協同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開展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努力適應四川發展的融資需求。
2015年,四川銀行業誠實守信經營,維護公共利益,設置金融風險的防火墻,確保全省金融運行穩健,避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維護經濟與金融正常秩序。
四川銀行業通過實施“兩加強兩遏制”等活動,改進作風。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民生需求、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服務脫貧致富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顯現優質服務責任。
四川銀行業樹立“惠民、發展、責任”的工作導向,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圍繞服務惠民,降低融資成本,努力維護消費者、員工和股東的合法權益,開展公益慈善,致力發展普惠金融,全省銀行業顯現良好的社會責任。
2 服務實體經濟穩增長
2015年,四川銀行業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夯實銀行穩健發展基礎的政策指引,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新常態下防范化解風險、實現科學發展的核心任務。銀行業根據中央和四川的重大決策,結合貫徹落實業務監管機關的17個指導性文件,開展與各級黨委政府、產業部門、行業協會、企業集團等方面的戰略合作,簽署金融合作備忘錄,推進項目的融資服務。圍繞發展戰略、重大項目、重點領域、科技進步及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優化信貸結構,增大資金的供給與融通。
努力支持重大項目建設。華夏銀行成都分行2015年“貼近政府找項目”的思路,是銀行業結合經濟發展規劃與戰略,謀求與四川經濟協同發展的共同理念。全省銀行業強力推進500個重點項目融資服務,貸款余額達到3300億元,當年增幅45%,凈增1000億元。銀行業對“新雙五”和“新雙七”產業的貸款余額8242億元,當年增加1263億元,增長18.09%。國開行、農發行四川省分行開展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工作,匹配信貸資金重點支持城際鐵路、軌道交通、棚戶區改造、農村電網改造、水利設施建設,專項建設基金當年累計投放300億元。國有大型銀行的四川省分行,圍繞成渝和成貴鐵路、巴廣渝高速、成都雙流機場二跑道、官地、桐子林、猴子巖、大崗山、長河壩電站、成都地鐵建設等重大項目,予以中長期信貸支持。這類重大項目的推進,為確保四川經濟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改革工作目標實現作出積極貢獻,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強。2015年全省銀行業單列年度小微企業信貸計劃1243.7億元,確保小微增量信貸投入。全年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凈增1536.6億元,增長17.6%,貸款余額為10403.7億元,占全部信貸總額的26.73%。總體實現小微企業信貸投入“三個不低于”的政策目標。開展第六屆四川銀行業小微企業客戶經理大賽,倡導專門、專職、專業服務小微企業的行業氛圍,鼓勵瞄準小微企業開展服務創新。圍繞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突出問題,改善流程、降低利率、取消不合理收費,小微信貸的普惠性與覆蓋面顯著提高。
“三農”基礎金融服務持續改善。2015年,銀行業機構瞄準縣域、圍繞“三農”,開展多元合作與創新,豐富“三農”信貸投入的新渠道、新業務。村鎮銀行2015年增設鄉鎮支行。農村信用社增強信貸投放的分散性、便捷性與普惠面。推廣農村“四權”抵押貸款、“四權”反擔保貸款試點。小額信用貸款覆蓋面提高。試點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農村房屋抵押貸款、林權質押等信貸產品。銀行業機構圍繞農村第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產業鏈條、價值鏈條和新業態,推進融資產品創新。截至2015年底,全省銀行業對“三農”貸款13813.6億元,當年增加1523.6億元,占當年信貸增量的38.43%,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3.45個百分點。
夯實普惠金融發展基礎。四川銀行業增設社區支行,布設離行式ATM、POS、EPOS等金融機具,開發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及多種支付與委托代理技術,聘請在鄉及村組和社區的金融服務聯絡員、行風監督員,增強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普惠性、便捷度,服務到家。“互聯網+銀行+”提升銀行普惠金融服務。2015年四川省有46876個行政村實現了基礎金融支取全覆蓋,絕大多數在鄉村、社區的客戶可就近就地獲得基礎金融服務。銀行業推廣個人轉賬終端、簡易支付機具。僅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全行電子渠道交易筆數即突破10億筆,網絡金融分流率達86%。在不具備條件設立營業網點的邊遠鄉村,銀行業采取汽車銀行、背包銀行、聯絡員等方式,靈活開展定時定點上門的流動服務,增大群眾的金融需求可得性。
出臺貧困縣的金融制度。推出《四川銀行業幫扶全省88個貧困縣行動5年計劃》,建立銀行與88個縣對口金融扶貧機制。出臺對貧困縣的創新服務、信貸投放、基礎項目、產業發展等金融支持政策。研究針對川東北、秦巴山區的配套金融服務,進一步啟動“巴山新居”與產業鏈條的協同發展路徑。研究甘孜、阿壩及川西北生態保護相協同的金融服務措施。2015年底,全省貧困縣原地信貸總額為4421億元,增幅快于平均增長。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對連片扶貧各縣發放貸款余額546.4億元,3年凈增190億元。全省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推廣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工作。對口金融開發扶貧的機制的建立,與精準扶貧的措施和項目的逐步對接,在2015年總體取得新效果。
有力支持住房信貸與棚戶區改造。全省銀行業對房地產行業共發放貸款3250億元,當年增加818.8億元。全年居民住房按揭貸款增加870億元,余額為6340.5億元。2015年,國開行四川省分行發放棚改貸款347億元,推進了127個縣的棚改項目。
加大個性化金融服務。2015年,四川銀行業機構對10萬返鄉農民工發放貸款62.66億元,對青年創業發放貸款40.78億元,對近10萬學生予以近90億元助學貸款。農村信用社和國開行四川省分行的助學貸款覆蓋面、增加額行業領先。“學生創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與信貸投放、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穩健提高。信貸有力推進城鄉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發展。
銀行業推進多點多極發展。全省銀行業瞄準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四川多點多極發展。圍繞成都區域金融中心及成都平原經濟區建設,銀行業60%的資金及主要創新業務,重點瞄準這一經濟增長極開展。推進成都自主創新示范、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綿陽科學城軍民融合創新。銀行業支持川南經濟一體化建設,支持瀘州、宜賓、自貢的立體交通體系與優勢產業的發展。研究推進川東北發展的金融政策,瞄準川東北的天然氣、紅色旅游、農林資源,加大信貸投入,2015年南充市的信貸增量投放僅次于成都,一年凈增287億元,領跑其余市(州)。針對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連片扶貧及亞熱帶立體農業優勢,推進清潔能源、現代農業的發展。銀行業針對川西北生態經濟區規劃,有序支持水電開發,服務旅游經濟,保護生態屏障。
支持四川省企業走出去。銀行業機構圍繞惠民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活動,持續創新追蹤服務。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引入海外分行資金2.8億美元、境外代理行資金11億美元、內保外貸9000萬美元,拓寬了對“走出去”企業的融資渠道。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對“251三年行動計劃”的29戶企業,予以信貸支持68億元。中國銀行四川省分行支持川企對印尼龍灣電站、越南沿海電站等出口買方信貸業務2.7億美元,該行全程參與四川省“2015年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協助省政府開展“引進來”的“西部投資大會”。外資銀行在川機構切實做好“內聯外引”金融新服務。
3 調結構做好防風險
努力化解信用風險。圍繞地方政府平臺、過剩產能行業、38家重點特困企業,全省銀行業遵照“企業自救、銀行幫扶、政策支持、監管協調”的原則,實施“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明確牽頭銀行協同銀團成員,實施銀行同業的聯動幫扶,會同企業與政府實施聯動解困,三分之一的企業信用風險在2015年明顯緩釋。2015年融資平臺的償債率為99%,不良貸款為4.32億元。
有效防范社會風險傳導。四川銀行業筑牢風險隔離墻,清理規范服務鏈條的融資擔保、資產評估、權屬登記、私募基金等中介服務與協作,審慎開展銀擔、銀貸、銀證、銀保、銀信、銀基等業務合作,避免外部風險向銀行業的傳導。
2015年,四川銀行業切實履行行業經營環境、法制環境責任,抓好信息科技與聲譽風險管理。注重員工行為規范與廉潔履職,確保員工的忠誠與敬業,全省銀行業整體運行平穩,為四川的社會和諧提供了良好的金融保障。
4 改革創新提升服務
四川銀行業遵照《2015年四川銀行業重點改革任務分解方案》,自覺穩步有序推進本行業、本單位的改革工作。大中型銀行努力深化改革與創新,推進事業部制,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與效果。資產管理公司在川機構功能拓展,推進資產重組。
地方法人機構改革深化。地方性銀行的公司治理體系逐步完善。成都銀行等城商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工具、增資擴股,壯大實力。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有65家機構啟動農村商業銀行改革。村鎮銀行穩健發展。中鐵信托增資12億元,增強理財業務的有效性與多樣性。信托機構制定資本處置與恢復計劃、紅利回撥機制,完善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川國投重組重登、川金租破產重整。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民營銀行設立工作穩步啟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繼續發展。
理財業務規范發展。銀行業適應理財需求,開展“單獨核算、風險隔離、行為規范、歸口管理”的理財業務改革。大部分機構設立理財產品專區或專柜,錄音、錄像等設備配置健全,理財業務基礎牢固,維護了金融消費者的價值增值需求。
銀行業創新能力增強。四川銀行業順應消費者及同業競爭需求,切實引入“互聯網+銀行服務+”,增強以電子技術、業務網絡、簡易支付為支撐的普惠金融服務功能。推進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流轉,發展票據業務,提升資金使用效能。持續推進科技金融服務與創新暨銀科對接。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推出成德綿一體化金融服務方案。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創新推出“惠農貸”“財補貸”“茶農貸”“移民貸”等農戶貸款特色產品。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推出居民健康卡,有效緩解醫院掛號難、排隊難的問題。
創新中長期信貸服務。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的金融服務。推進涼山新寨新村、巴山新居等建設。開發農村電網改造、鄉村公路建設貸款。實施“千鄉萬村”工程貸款。推進省級新農村建設成片示范縣信貸品種。
5 開創和諧發展好環境
全面開展文明規范服務。四川銀行業持續四年編制并發布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展現全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措施與成效。四川銀監局、四川省銀行業協會持續開展銀行業履行社會責任評價,開展銀行業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倡議銀行業履行好社會責任,展現行業良好責任形象。四川省銀行業協會持續開展銀行業星級網點與百佳示范單位的評選,推進銀行服務網點的規范化、服務標準化、體驗個性化和業務特色化。開展銀行業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產品“創新獎”評選,激勵價格公平、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產品的開發與創新。
持續開展綠色信貸。四川銀行業通過調整信貸結構,支持水電、光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展,控制產能過剩的煤炭開采與燃煤發電。推進循環經濟發展。銀行業支持林業、果蔬與有機農業發展。組織員工植樹造林,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金融服務。
公益慈善銀行業在行動。銀行業響應四川銀監局和團省委的號召,聯合建立“四川省銀行業扶貧慈善基金”,募集基金977萬元。四川省銀行業協會編寫《四川銀行業特殊客戶服務公約》《四川省銀行業協會手語服務日常用語手冊》,增強對特殊客戶的服務便捷性。銀行業按照省總工會職工志愿服務工作部署,以“鄰里守望”為主題,全行業把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作為服務與公益的重點,開展慰問、資助、幫扶等職工志愿服務。開展對偏遠貧困鄉村的支教與捐贈活動。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全行青年志愿者注冊人數3134人,全年參與志愿者活動3.4萬人次。
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2015年,四川銀行業機構持續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推進金融政策、知識、業務下鄉、入戶、進社區、上學校、到市場,采取紙質折頁、新媒體,設立專業客戶群等,增強與金融消費者的聯動。努力踐行對適當的消費者推薦適應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重視員工權益保障與關愛。2015年,四川銀行業機構積極開展特困職工的救助與關愛工作,做好離退休員工的關心與關懷。全行業弘揚先進單位與個人的先進事跡,28年服務脫貧致富的納西族“銀行舅舅”巴交龍布、在村鎮銀行與民生銀行的普通崗位感動同業的傳奇女子鄧楠,當選為2015年度中國銀行業“最美銀行業人物”。
銀行同業協作機制增強。四川省銀行業協會圍繞行業“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明確了2015年的“科學維權、認真自律、協調服務、強化內建”工作重點。針對“新常態”下銀行業的重點與中心工作,瞄準22家特困企業開展組織幫扶與深化銀行業科學維權。牽頭建立健全債委會和聯席會制度,全年共組織維權與幫扶會議25次,暢通銀行、企業、地方政府的對話渠道。通過加強與福建、重慶等兄弟銀行業協會的聯動,研究建立困難企業的“后銀團貸款”幫扶機制、整合債權項目聯合管理辦法。協調部門出臺18項具體措施幫扶特困企業。引導銀行同業開展對失信債務人的聯動管理,加強行業內部的失信企業信息通報機制,增強集團客戶風險防范水平與能力。
改善行業自律管理與服務。全行業圍繞“普惠金融”“金融扶貧”“小微企業服務”“履行社會責任”“案件防范”等熱點,開展銀行同業的協作與競賽,展現正能量。推進四川省銀行業協會官網建設,推進行業服務工作的信息化與電子化建設。增設行業聲譽委員會,增強自律工作委員會的行業指導與行為自律工作。村鎮銀行工作委員會研究流動性互助、公益慈善、信息共享、法律咨詢服務等工作,推進村鎮銀行工作的區域協同,引導村鎮銀行“走向村鎮”的產品與服務創新。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圍繞重點做好行業服務與維權工作。銀行業圍繞特困企業解困、防范信用風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員工教育培訓、聲譽風險防范、依法維權、開展誠信環境建設等工作,切實顯現了行業中介的職能與作用。
6 指標見證四川銀行業發展成就
2015年,四川銀行業資產總額75920億元,其中各項貸款38916億元,當年增長11.34%。負債總額73564億元,其中各項存款57792億元,增長9.31%。銀行業在存款增長放緩的同時,加大信貸投放,增強融資功能。全年理財籌集資金1063億元,信托途徑融資1040億元,資產證券化盤活資金153億元,通過票據、委托、保函等創新途徑服務客戶需求,全年銀行業間接融資途徑凈增資金投入超過6000億元。全行業在資產增長9.84%的同時,經營利潤下降191億元,極大降低了社會融資成本。
四川銀行業面對新常態,適應新考驗,再上新征程。我們期待四川銀行業顯現更大的社會職責,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跨越”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