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5》權威發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的特殊性質決定了食品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1月22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年會上權威發布的《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5》,對食品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給出了科學的評價。
本次年會以“堅守、行動、創新”為主題,深入研究探討食品企業應當擔當的社會責任,共議如何進一步提升標準,完善制度,加強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建設,以促進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發展,不斷增強食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品牌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此次年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食品綜合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中國食品報社聯合主辦,同時還獲得了聯合國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以及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酒雜志社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年會吸引了國內知名專家及企業家逾兩百人參會。
共識 踐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
與會專家表示,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將社會責任融合于核心商業運營中,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和影響力,能給企業自身帶來更多商機,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對于主動應對全球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解決中國當前存在的由于企業活動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社會責任課題組的調研數據顯示,在2700家上市企業中,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企業不足30%,其中食品企業僅占5.7%。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兼宏觀經濟部部長余斌在會上指出,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逾20%。然而,我國企業的軟實力與硬實力還不匹配。企業應積極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逐步從全球經濟金融規則被動執行者上升到積極主動參與制定者,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貿易中的地位和話語權。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5》和“2015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十大案例”,以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社會責任指南IS02600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36000-2015《社會責任指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依據,根據目前我國食品行業唯一的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對數百家優秀的食品企業在2014-2015年度履行社會責任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觀、真實、公開、透明的評價,篩選出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百強。茅臺集團、雀巢中國、伊利集團、百事中國、中鹽總公司、中糧集團、蒙牛乳業、可口可樂公司、王老吉公司、恒天然、勁牌公司、河南明仁藥業、云南龍潤等企業位列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百強。
年會上,《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2015》發布。此次發布的社會責任評價標準不僅參考了國際標準IS026000,同時也以IS026000為藍本制定的、2015年6月出臺的社會責任國標為依據和基準,即2015年6月我國發布的國家標準GB/T36000-2015《社會責任指南》、GB/T36001-2015《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和GB/T36002-2015《社會責任績效分類指引》三項國家標準。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由中國食品報社、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聯合食品行業若干協會、企業共同發起,集合了食品行業的特點,是國家相關部門發布社會責任國家標準之后的第一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同時也是我國食品行業唯一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
擔當 食企社會責任實踐不斷創新
中國食品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國勝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我國食品產業仍處在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十二五”期間,食品工業效益穩定增長,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區域食品工業協調發展,對外貿易總體水平發展較快。食品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2%,食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提升。他談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發展階段,食品產業如何踐行黨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如何實現“十三五”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是每一個食品企業必須回應的命題。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是一個新課題。企業要真正通過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尚德守法保障食品安全,讓廣大消費者充分享受到食品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所帶來的質量紅利。
中國經濟報刊協會名譽會長馮并在會上談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概念很寬,涵蓋經濟、環境、質量、公益及供應鏈和產業鏈管理等方面。“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食品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實現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他認為,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從源頭抓起,各負其責,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生產的過程要保護生態環境,要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如一。
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秘書長張景安在會上談到,食品企業只有加強創新的步伐,才能助力健康中國。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矚目,但也付出傷害環境和生態的代價,這些都影響到食品安全和質量。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快創新的步伐。一要轉變觀念,否則中國食品工業就很難在國際競爭中贏得未來的市場;二是中國食品制造要加強創新;三要注意生力軍的創業;四是要樹立創新的良好氛圍,同時要有引領意識。
據了解,此次年會受到了國內多家知名食品企業的關注。百年老字號企業李錦記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注重實踐,正越來越多的從慈善向環保等方面延伸,在節能減排、綠色生產方面不斷創新。去年6月,李錦記在廣東江門新會的生產基地啟用“光伏項目”,這也是國內第一家啟用光伏項目的調味品企業。據此,電站建設容量4.3兆瓦,年發電量398萬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使用量約每年1312噸,減少碳排放每年3448噸。在“教育和意識”等內容的消費者責任方面,李錦記也積極踐行。
旺旺集團也不斷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在環保責任方面,關注節能減排問題,將分階段在全國35個城市,53個工業園區內鋪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總計逾100兆瓦,每年將節省3.4萬噸標煤,減少9.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在未來計劃中,會更多的關注各類節能改造項目,用行動去關注環保,關注節能減排問題。
倡導 媒體企業聯手推動社會責任
黃國勝在年會總結時指出,中國食品報社之所以要開展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工作,是因為在所有企業主體中,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尤為重要。
食品與大眾健康和食品安全關系密切,是社會關注度高及行業影響關聯度強的特殊產品,一家食品企業出問題,可能影響全行業、全產業,影響非常大。這就是在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中,我們特別增設了“食品安全及質量”指標原因之所在。
黃國勝表示,在眾多的企業家和員工的努力下,我國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總體上體現出較高水平,涌現出了一批責任榜樣和先鋒。但是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食品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黃國勝建議:
1、高度重視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希望所有食品企業都能重視踐行社會責任,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重視樹立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切實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
2、正確理解社會責任。希望食品企業全面認真理解《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標準》,特別要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投資應該是使所有的利益相關方受益,而不是僅僅針對幾個有限的方面。
3、完整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當前,還有很多食品企業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體系零亂,條理不清,內容不完整,信息不充分。
4、大力弘揚社會責任。作為媒體,要大力宣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要大力宣傳踐行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家,同時媒體自身也要加強社會責任建設,與廣大食品企業一起,共履社會責任,共保食品安全,共創健康中國,共圓中國夢。本報記者王薇王小萱張冬梅實習生鄭瀅/文本報記者唐衛/攝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