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首次發布


    來源:北京日報   時間:2016-01-08





      履行八大社會責任助力首都科學發展


      新年伊始,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首次發布《北京市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報告顯示,目前全市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總數已達160.57萬戶,從業人員896.45萬人。他們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經濟責任——助力北京經濟發展


      伴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經濟活力的提升,北京市民營企業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數據顯示,2011年二季度至2015年二季度,北京市私營企業戶數分別同比增長13.0%、11.1%、10.3%、16.4%和28.6%,保持了連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長;注冊資本分別同比增長34.7%、40%、28.7%、44.3%和222.8%,資本增長幅度遠高于同期戶數增長幅度。


      在實現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北京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一產業持續穩步增長,觀光休閑農業、高端會展農業等新型業態快速發展。第二產業有升有降,在總量中所占比例明顯降低。第三產業主體地位不斷提升,占私營企業總數的90%以上。


      市工商聯加快京津冀民營企業協同發展基地和平臺建設,推動朝陽區191家石材企業落戶河北、天津,同時促進了神霧科技、東華軟件、用友軟件等知名民營企業在河北、天津等地承接項目,建設園區或者建立研發中心。


      經營責任——守法誠信經營


      “京華民企,遠懷四方。文明為魂,誠信至上。砥礪奮進,守法為綱。遠邦近鄰,互補短長。寶齋致和,東來瑞祥。聚客以德,同仁設堂。首善千載,垂范八方。光大品牌,共鑄輝煌。”


      這是由北京市民營企業家總結提煉、形成共識的《誠信宣言》。2014年6月首次發布,就引起了與會500多名企業家的強烈反響。


      北京市民營企業堅守誠信底線,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高內部質量標準,同時利用在產業鏈的影響力,提升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踐行要求,幫助整個產業鏈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5年6月,市工商聯組織200家非公有制企業率先向社會公開承諾,做守法誠信企業,并接受“守法誠信承諾示范單位”的牌匾。特別是在食品、醫療、交通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業,北京市民營企業正在以自身的行動守護著居民,在保障自己健康運營的同時,帶動了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責任——促進轉型升級


      創新是延續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升迅速,截至2015年10月已突破1萬家,其中民營企業占絕大多數。一方面,民營企業努力提升自主研發能力,組建研發團隊;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促進產學研結合。


      在電子商務領域,全國自營B2C前10名中,北京市京東、亞馬遜、當當、國美在線、聚美優品、易迅等企業占據6席,交易規模占六成。在國家及北京市政府的倡導下,北京市產業集群效應漸漸顯現。一些身處行業龍頭地位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推動行業技術更新,并逐漸在國際上取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消費者責任——創造客戶價值


      伴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民營企業主動開拓服務渠道,及時高效地向消費者傳達產品與服務信息,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可持續的消費理念和習慣,幫助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北京市服務行業中,民營企業占了絕大多數。處于行業引領地位的民營企業持續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體系建設,推動售后服務體系升級,努力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近年來,責任消費的理念方興未艾。消費者對于產品與服務本身品質方面的關注,正逐漸轉移到其背后所擁有的社會價值上。北京市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推廣更具可持續發展屬性的產品及服務,推廣綠色產品,倡導更具社會責任感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公眾的消費習慣,幫助整個社會朝著更加可持續的方向轉變。


      【案例】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業,隨著許多新行當、新工種的涌現,民營企業也走上了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的舞臺。愛義行,一家民營汽車服務企業,在私家車還是稀罕物的1995年,率先將國際先進的自動洗車機引入國內,此后又在全行業第一個引進中水處理系統,第一個設立顧客休息區。


      員工責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北京市民營企業自覺規范員工雇傭,保障員工基本權利,提供有針對性的員工發展道路以及薪酬福利,并在推進企業民主化管理道路上不斷前進,成就員工個人價值的實現,并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北京市海外留學生就業占比中,選擇到民營企業就業的超過了50%,為留學歸國人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本市民營企業的員工培養呈兩極發展的特點。一方面,以中關村科技園為聚焦區域的優秀互聯網企業已經初步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員工培訓體系;另一方面,以建筑、物流、餐飲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必備的工作技能出發,加大對員工培訓的投入,同時增加與技術學校等對口單位的合作交流,共同建立更具針對性的員工技能培訓體系。


      環境責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社會全面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實現,北京市民營企業一方面從自身做起,通過生產改造、節能技術開發、清潔能源使用等措施,包括建筑、交通運輸、金屬加工等在內傳統高能耗行業不斷提升運營能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節能技術,通過節能產品研發、高效能源管理,幫助其他行業及企業降低能耗,從生產及生活中實現社會整體能效提升,為減排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新能源產業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將通過產業的輻射效應幫助建筑、交通等行業及社會整體降低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緩解城市霧霾、氣候變化帶來的壓力。依托于政府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民營企業充分發揮靈活、自主的運營特點,圍繞新能源產品開發、清潔能源生產、空氣污染治理、城市噪聲控制等北京市新能源產業與環保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通過產學研合作、自主開發等途徑,實現關鍵技術的研發儲備和應用創新,為全社會能源結構轉型及綠色產業發展做貢獻。


      【案例】應對霧霾,高科技民營企業也貢獻出一份力量。許多企業積極配合國家霧霾治理工作提高排放標準,還涌現出神霧科技這樣的減排治霾專業戶。神霧技術在國內外800余座大型鍋爐使用,平均節能超過30%,每年節約化石能源2000噸標煤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0萬噸。


      社區責任——光彩事業溫暖社會


      北京市民營企業以持續的愛心公益活動為基礎,從社會發展問題入手,運用企業優勢資源服務民生,并將行動的影響范圍輻射至全國,通過帶動地方相關產業、配套行業的發展,幫助當地群眾尋找發展新途徑,實現了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


      北京市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以“甜蜜事業”為主題的扶貧開發活動,打造“光彩惠農”品牌。截至目前,已有491家民營企業與357個行政村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幫扶或合作關系,惠及農戶4.9萬戶。


      危難面前,無私援手。據不完全統計,本市民營企業為四川雅安地震捐款3202萬元,捐物折價1653萬元,合計4856萬元;為云南魯甸捐款2381萬元,捐贈物資折價260萬元,合計2641萬元。多年來,全市十六區工商聯共組織946家民營企業開展“兩節”送溫暖活動,慰問困難家庭8611戶,累計捐款捐物5040萬元。


      【案例】北京市工商聯與西藏自治區政府、拉薩市政府先后組織了“中國光彩事業西藏行”和“拉薩市招商推介會”,北京民營企業與西藏方面就健康醫療、文化創意產業等項目進行了投資合作。北京民營企業推動的“河谷藏雞”規模化養殖,建立“種源基地+合作社養殖+加工基地+冷鏈物流+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模式,帶動了當地藏民就業。


      文化責任——文化傳承與傳播


      履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的發展共識,民營企業家開始主動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的經營理念、發展愿景、經營價值觀等企業文化建設中,并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保證文化的落地,在企業內外部傳播社會責任理念,并在社會中大力推動責任文化建設。


      市工商聯在全市非公有制企業中開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包括成立企業家宣講團、政策宣講會、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服務工作、積極為企業拓展發展空間等,切實增強北京市非公有制企業家的責任意識,增強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對社會的信譽。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