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中國行”首站開啟投資者教育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08-25





    近年來,“普惠金融”、“互聯網+金融”概念已經越來越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新常態。可是,大家真的知道“普惠金融”究竟是什么?前景如何?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有哪些?

    近期,由互聯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自律聯盟主辦、新華網、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指導的全國性系列活動——“互聯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中國行暨普惠金融教育”(以下簡稱“社會責任中國行”)首站太原站活動隆重舉行,現場400余名投資者在普惠金融投資知識、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疑問得到了現場解答。

    互聯網金融崛起

    “普惠金融”是聯合國在“2005國際小額信貸年”推出的一個新概念。聯合國是這樣描繪的:每個發展中國家應該通過政策、立法和規章制度的支持,建立一個持續的、可以為人們提供合適產品和服務的金融體系。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征,一是家庭和企業可以用合理的價格獲得各種金融服務;二是健全的金融機構,應遵循有關內部管理制度,行業業績標準,接受市場的監督,同時也需要健全的審慎監管;三是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是指可提供長期的金融服務;四是要在金融領域形成競爭,為客戶提供更高效和更多可供選擇的金融服務。

    就我國實際情況來說,近年來,以“普惠金融”為理念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蓬勃興起,目前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小微企業的壯大、實體經濟的發展以及個人閑散資金的保值增值都大有裨益。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自2013年以來發展迅速,并成為國家“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載體。

    今年兩會期間,通過多位國家領導人的肯定態度不難看出,國家大力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戰略思路更加明顯,近期互聯網金融的指導意見也已經出臺。在大環境的驅動下,日益火爆的互聯網金融,也將普惠金融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投資者教育至關重要

    在金融行業中,投資者是重要的參與者,他們的金融知識水平和信用文化狀況等方面的金融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行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傳統金融行業如此,互聯網金融行業更是如此。因此,要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真正實現國家“普惠金融”的愿景,大力推行投資者教育是個行之有效的途徑,這是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企業對行業發展、社會發展的一份責任。

    “本次社會責任中國行活動旨在通過多形式、多途徑地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和宣傳活動,初步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里公眾教育的長效機制,讓老百姓能切身體會到互聯網金融給自己帶來的實惠,同時推動太原,乃至山西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自律聯盟的常務副理事長、信通中國董事長兼CEO郝金玉表示。

    在本次“社會責任中國行”太原站活動現場,國內某知名律所合伙人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單位、行業門檻、運營模式等金融常識,并從專業角度為投資者分析了投資理財過程中可能會遇見的法律問題及如何規避不利因素、實現自我保護等等。

    針對投資者對于如何選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問題,信通中國法律顧問段志方在主題為“什么樣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才靠譜”的演講中,從合法的經營目的、合規的經營模式、完善的風控體系三方面,以信通中國為例來做了詳細闡述。他表示,目前信通中國在標的方面選擇非常嚴格,政府不允許做的一概不做,政府允許做但公司暫時沒有資質做的也不做,確保推向投資人的是真實有效的標的,也在此過程中杜絕了資金池的形成。

    普惠金融體系的提出,是現代金融理論的一大突破,轉變了我們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認識,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金融主要為富人服務的傳統理念,它表明金融服務不只屬于富人,大規模的普通老百姓也能夠和所謂的富人一樣,擁有共同的、公平的金融服務的權利。構建普惠金融體系,對于完善現代金融體系,健全金融服務網絡,有效運用金融手段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特別是通過小額信貸和小額融資服務幫助農村和城市地區低收入群體提高生活水平、降低貧困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