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老兵 從國內打到國外


    時間:2015-07-16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歷史不會忘記,河南人民為戰爭勝利做出的巨大犧牲:征糧數量全國第二、征兵數量全國第一,在抗戰進行到最艱苦的1942年時,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饑荒,300萬人死于饑餓!歷史同樣不會忘記,70多年前,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無數中原兒女面對日寇的炮火,迎著滴血的刺刀,英勇地加入那場曠日持久的血戰,保家衛國,舍身忘死。

    70年后的今天,2015年7月8日,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2015公益行動“一脈?1945”的志愿者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踏上這片沃土,走過首站濮陽來到鄭州,回訪慰問了當年幸存下來的兩位抗戰老兵,中原兒女的優秀代表——馬廣志、王杰。

    兩位老人都是1919年出生,軍旅生涯也都始于1935年,其中馬廣志老人長期在國內作戰,王杰老人除轉戰國內,還曾隨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兩人的經歷放在一起,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縮影。

    投筆從戎:馬廣志

    馬廣志老人的家在鄭州滎陽,家里的這盞白熾燈,如今的城里人已經很難見到了。燈光泛黃,屋里昏暗,裸露斑駁的墻壁,紙糊的窗戶,這一切告訴我們:老人的生活依然困難。志愿者們于是感到,兩千元的慰問金和米、面、油等慰問品,也無法徹底改變老人的生活狀況,但是希望這些綿薄的心意,連同“抗戰英雄、民族脊梁”的錦旗,能夠給老人送去幾分寬慰。
    1935年,馬廣志棄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16期西安7分校6縱隊2大隊4隊步科,時任七分校主任胡宗南。1940年,馬廣志畢業后任167師501團3營中尉防毒軍官,曾在南陽丁河店與日軍激戰數日,抗戰結束后,因母親去世回家奔喪,未返務農。

    96歲高齡的老人,視力已經不如去年初次探訪的時候,但依然精力旺盛,非要帶領志愿者們做他獨創的健身運動。“去年沒給你們(把這套體操)做完,我一直覺得遺憾!”老人說。一套體操做下來,志愿者們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老人的長壽秘訣!

    異國喋血:王杰

    王杰老人1935年從軍,先后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大型戰役,負責運輸傷員、彈藥、物資,在執行一次運輸任務途中遭遇敵機轟炸不幸中彈,兩位戰友當場死亡,他自己也昏死過去,被當地農民從土堆里拉出來,逃過一劫,但腰部受創嚴重,從此落下了病根。

    1942年4月,日軍占領緬甸,王杰受命隨新編200師參與了被稱為“生命補給線”的運輸任務。1942年在加爾各答戰車營培訓中國青年遠征軍,一輛車教12個學生,帶出了300多個汽車駕駛員,1945年回國。

    在鄭州金水區王杰老人的家里,志愿者們用特地租借的投影儀,在墻壁上播放了中國遠征軍新編200師的影像資料。看到當年所屬部隊英勇戰斗的場景,躺在床上的王杰老人心情激動,連說“謝謝”!

    根據華夏保險致敬抗戰老兵2015公益行動“一脈?1945”的計劃,此次活動將為期1個月左右,先后落地河南、湖南、江蘇、山東四省,行程近萬公里。其中,河南又分濮陽、鄭州、滎陽、漯河四站。鄭州(含滎陽)的探訪結束后,漯河又將成為志愿者們的下一站!

    “致敬抗戰老兵”是華夏保險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依托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華夏慈善基金,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一項大型公益活動,旨在通過投入資金切實幫扶、救助困難的抗戰老兵,對他們進行物資和精神雙重關愛。

    2015“致敬抗戰老兵”公益行動以“一脈?1945”為主題,活動開展之際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七七事變”紀念日前夕,華夏保險希望通過此次行動,再次向曾經浴血奮戰的抗戰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將積極發動廣大青少年參與,共同傳承抗戰老兵為國家為民族奮勇拼搏、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