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責任樹立民族企業標桿”。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的這句話一直是五糧液在打造責任企業方面不倦的追求。
治污大戶成環保明星
在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行政樓前有一座風格鮮明的雕塑叫“觀滄海”。這個雕塑的設計者就是集團黨委書記、總裁王國春。雕塑由15個思索著的人頭疊加5層而成,人頭下面的水池中是一幅展開的世界地圖,地圖—側憑空躍起一條大魚,嘴里含著一條小魚。雕塑兩邊分別寫著:“打開智慧的腦袋,發現無窮的奧妙”。
秉承這一理念,五糧液上上下下都十分注意在鉆研、開發、推廣生態循環技術上的增效擴產。通過多年的努力,使昔日糾紛不斷的“治污大戶”變成了冉冉升起的“環保明星”,經濟效益連年翻番。
更值得稱道的是,近年來五糧液集團公司先后投資5億多元治理污染,建成了環保鍋爐、復糟車間、乳酸車間、白炭黑車間,成功研制推行了“無害化、效益化處理丟棄酒糟工藝技術”,獲得了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們利用釀酒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丟糟釀造復糟酒,釀酒后產生的廢棄糟又作為鍋爐燃料,鍋爐燃燒產生的炭灰再作為原料生產市場暢銷的白炭黑。這種獨創的鏈式環保技術使五糧液集團成了我國釀酒行業實行“生態循環經濟”的典范,僅治污一項就使該集團年增加經濟效益1.49億元,又一次創造了經濟奇跡。
這一結果受益于五糧液集團公司領導下大力樹立“廢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污染治理本身也能創造經濟效益”的環保觀念。
這些新技術包括鏈式開發固態釀酒丟糟技術、綜合利用釀酒廢水的技術、循環利用冷卻水技術、循環利用洗瓶水技術、循環利用鍋爐脫硫或除塵廢水技術等。而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五糧液還斥巨資對廠區內外環境進行了大手筆改造,使區域綠化率不斷得到提高,環境不斷改善,為五糧液釀酒微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優化了五糧液酒的“原產地”。
而作為“環保明星”,五糧液在收獲實施環保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詮釋了作為名牌企業的責任意識和理念。
熱衷公益事業回饋社會
一直以來,五糧液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積極做公益,用真情回報社會,積極支援災區和貧困山區建設,尤其關注教育事業。
5·12汶川地震、4·14玉樹地震、4·20蘆山地震,在災難面前五糧液都是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捐物,并積極支持災區重建,用實際行動為災區人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與幫助。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了6.5級地震,五糧液緊急籌措首批價值400萬元的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送抵災區,幫助災區渡難關。就業是民生之本,五糧液為社會創造了5萬多個就業崗位,為宜賓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五糧液的公益之舉不僅僅體現在賑災捐款上面,更多的是體現在日常長期的公益事件上。2012年五糧液設立了“五糧液教育基金”,在5年內向宜賓市教育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為考上大學且經濟特別困難的宜賓學生和對宜賓本地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育工作者提供資助與獎勵。
五糧液一直把支持教育當作一項重大的事業來耕耘。近年來五糧液捐建了都江堰外國語實驗學校、玉樹縣結古希望小學、興文縣麒麟苗族鄉希望小學等10多所中小學,為當地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回到2014年11月7日,五糧液重訪捐建學校都江堰外國語實驗學校并向師生送去上千冊圖書時,學生的真情流露。五糧液的善行義舉,至誠大愛,儼然已永駐師生心間。
正如五糧液負責人在圖書捐贈儀式上所說,“愛心長跑沒有終點,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需要,哪里就要有五糧液人的身影!”不知從何時起,這已經成為一道風景。
據了解,近年來在抗洪救災、對口扶貧、希望工程、朝霞工程、公共設施建設、社會辦學等社會公益事業中,五糧液累計捐款逾10億元,并在清華、川大、重大等一些高等院校設立了教學基金,并在宜賓設立了“五糧液教育基金”,還積極為“情暖彝區、關愛未來”助殘公益項目捐款,積極支持四川省困難職工幫扶基金的建設……“作為國有特大型企業和民族品牌的代表,擔當社會責任,弘揚踐行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文化精神,是五糧液一貫的追求和風格。”五糧液集團公司董事長唐橋說。
五糧液真情回饋社會,也為企業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五糧液相繼獲得2008年中華慈善獎、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社會責任特別大獎和全國就業先進企業等諸多榮譽,公司品牌價值和品牌美譽度也持續攀升。這些榮譽和稱號,既是鼓勵更是鞭策,既是榮譽更是責任。五糧液以之為責任,鞭策自己不斷前行。
責任不僅僅是公益事業
雖然在公益方面堪為企業中的楷模和典范,但唐橋表示,“企業的社會責任絕不僅僅是從事公益事業”。他說,“食品安全是第一社會責任,把好產品質量關,是企業最起碼的責任。”正是秉承這樣一種理念,五糧液建立了“質量安全和社會公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社會責任體系,為民族企業樹立了標桿。
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領軍企業,唐橋深知:“只有臻于完美的產品才能確保品牌基業長青,經歷風雨而巋然不動,才能不斷拔節抽芽,煥發新生”。正因如此,五糧液始終堅持用切實可行的舉措踐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為消費者而生而長”的質量觀。引領中國白酒行業在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下,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
唐橋說:“早在1981年五糧液酒廠就開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直到1985年進一步深化質量管理,形成了從原材料到銷售終端的質量安全全覆蓋體系。一瓶五糧液從原材料到銷售終端,要經過36道質量“關鍵點”以及由“36道防線”衍化提升的10個關鍵過程和72個專檢點,完全符合甚至超出了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2011年五糧液憑借在傳統技藝和創新能力、履行社會責任、良好的經營績效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順利通過“全國質量獎”評審,抒寫了當代中國釀酒史上的又一個奇跡,五糧液成為了全國唯一三度問鼎質量管理領域最高榮譽的白酒企業。
2014年11月五糧液順利通過全國質量獎每三年一次的復審,通過了“全國質量獎”獲獎三年后的確認。在不久前舉行的新華網食品安全論壇四川省首屆峰會上,五糧液又獲評“食品安全金口碑獎—行業標桿企業”稱號,五糧液的卓越品質再獲肯定。唐橋說:“只有對產品的高度責任心,五糧液才能贏得了整個行業的認可重。
如今,對于很多人而言五糧液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知名的國際白酒品牌、一種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一份濃濃的鄉土情緣,而更是一根度量人生價值的標尺。挺起民族企業的脊梁,才能成為被世界尊重的品牌,而五糧液一直實踐和努力的正是這一目標。
來源: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