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眾透明度藍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200強”企業的公眾透明度總體平均分為42分,企業可持續競爭力亟待提升。在日前召開的“2014中國企業可持續競爭力年會”上,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社會責任專業委員會和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聯合發布了企業公眾透明度藍皮書《中國企業公眾透明度報告(2014~2015)NO.1》和《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2014)》。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指出,企業公眾透明度藍皮書在國內首次明確了企業公眾透明度與可持續競爭力的關系,為企業加強公眾透明度管理奠定了基礎。《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2014)》創新地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的概念,并構建了相關模型。兩份報告的發布對推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能力管理提升將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黃群慧表示,企業社會責任能力與透明度水平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與企業公眾透明度被確定為本次年會主題。會上,工信部政策法規司綜合處處長郭秀明介紹了工信部在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方面的思路及相關重點任務。
企業透明度待提高
“現代企業競爭方式、規則和重點都在發生變化,可持續競爭力正在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黃群慧告訴記者,培育與打造中國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提升水平,不僅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內在需要,而且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上述兩份報告均由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社會責任專業委員會和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聯合編著。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所所長王曉光在介紹企業公眾透明度藍皮書時指出,該報告涵蓋了企業公眾透明度評價的理論基礎、評價過程、評價方法、評價意義,構建了中國企業公眾透明度指數和評價體系,從多維度全景闡釋了企業公眾透明度的真實情況。
報告所說的企業公眾透明度是指企業針對社會公眾進行的信息披露、信息傳遞等活動及其滿足社會公眾信息需求的總體情況。藍皮書研究選取了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的前200強作為研究對象,從時間維度、內容維度、渠道維度、形式維度、數量維度五個維度對其公眾透明度情況進行了詳細解讀。
根據透明度評價方法及統計,2014年中國企業“200強”中,無得分超過80分的企業,也就是說,沒有出現公眾透明度卓越的企業;透明度良好的企業有35家,占比17.5%,平均分為67分;透明度一般的企業有67家,占比33.5%,平均分為53.33分;透明度不良的企業有89家,占比44.5%,平均分為22.42分;中國企業“200強”公眾透明度總體平均分為42分。由此可以得出,總體上,中國企業“200強”公眾透明度需要大幅提升。
專家認為,排頭兵企業尚且如此,國內企業透明度水平由此可見一斑,建議企業加快推進信息公開透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社會履責能力待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中國企業“200強”中,環境信息的披露受行業性質的影響較大,如服務行業較少涉及二氧化硫、COD排放量等數據的統計,重工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則會更多涉及環境治理、能源使用與消耗、“三廢”排放與處理等數據。但是,從中國“200強”企業整體指標披露情況來看,僅有67.5%的企業披露了環境信息,尚有約1/3的企業未系統披露環境信息。我國企業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信息披露水平,從而提升環境信息透明度。
《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2014)》選擇了2013年中國上市公司值最大的200家公司為樣本,運用企業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對它們的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進行了測量,構建了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指數。結果顯示,中國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水平總體較低,200家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指數平均得分僅為28.08分,整體處于“無能級”。
與會專家告訴記者,企業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企業公眾透明度與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水平正相關,從兩份報告結論看,中國企業亟需加強社會責任管理,提升公眾信息透明度,進而提升可持續競爭能力。
路耀華強調,需要用創新思路與方法解決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要研究提出符合中國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理論,必須深入研究中國企業與社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指導。
二是企業要勇于探索履行社會責任管理創新的路徑。一方面研究相關政策、標準,了解政府、社會各界及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開展履責實踐,特別是要建立健全社會責任的管理體系與管理機制。
三是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支持企業的履責實踐,對企業的責任管理創新提出新要求,提供思路,營造氛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希望政府、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等各方面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推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健康發展。
配套政策待完善
郭秀明指出,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提質增效升級的有效途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迫切需要;是適應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是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建立健康有序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舉措。
據介紹,工信部在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方面的思路是:按照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抓住當前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與行業管理創新和企業改革發展相結合,推進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要堅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企業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遵守法律法規和參照國際通行的商業習慣,堅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要實現政府指導、行業推動、社會參與,形成合力,重點構建推進企業履責長效機制,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示范帶動、有序推進。
工信部將重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進程中的薄弱環節,以及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核心問題,著重從依法誠信公平經營、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維護員工合法權益、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實施社會責任管理等七大領域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郭秀明指出,工信部在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方面主要有九項任務。一是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組織領導。二是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基礎工作。三是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價,建立監督評價機制。四是逐步建立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機制。五是制定和完善鼓勵企業履責的政策措施,將企業社會責任要求納入技術改造和創新、品牌培育、行業準入、誠信體系建設等相關政策措施中,逐步建立鼓勵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配套政策體系,引導企業選擇對經濟、社會、環境有積極貢獻的投資項目,進行負責任的投資,探索建立責任標識制度,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源向履責績效良好的企業傾斜,加大對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專項資金。六是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七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有利于推進企業履責的社會氛圍。八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九是強化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
來源: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