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非公有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思考


    作者:周潔    時間:2014-11-05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自2010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下,山西非公有制經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不僅企業數量快速增加、規模快速擴張,而且在企業素質、技術裝備、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已經成為全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極。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的企業家也應該認真思考怎樣在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勞動環境、生產方式符合環保要求的基礎上,勇于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

    非公有制經濟單位作為社會的重要成員之一,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具有其他社會成員所無法比擬的地位和作用。其承擔社會責任的程度,影響著和諧社會建設的進度。但是,由于非公有制企業人士冒著巨大的風險投資并且辛苦經營,最終目的是為了盈利。與公有制企業相比較,對非公有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約束又缺乏剛性,要求其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大難題。

    發展的目的不只是收益最大化即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發展的內涵不單是經濟增長,還有結構改善、資源和環境的保護、生活質量的提高、社會公平的實現。科學發展觀主要是針對違背經濟、社會、自然規律,盲目追求片面發展、畸形發展的弊端而言。貫徹科學發展觀,需要非公有制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重視科技創新,尊重產業發展規劃,節約能源和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職工和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

    勞動關系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隨著非公有制企業的迅猛發展,其勞動關系矛盾也凸顯出來,如工資水平偏低,變相克扣嚴重;加班加點比較普遍,休息休假沒有保證;勞動安全衛生隱患多,女職工特殊保護落實差;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大保險落實差距大,職工不能享受基本社會保障;勞動合同不規范,落實狀況差,集體合同沒簽訂或流于形式等。這些都會給勞動關系帶來消極影響。這就要求非公有制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以職工隊伍穩定促進社會穩定。

    二、非公有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

    1.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視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非公有制企業要圍繞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發展模式,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強化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精神,努力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要增強節約能源、資源的意識,積極倡導節約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進一步降低消耗、增加產出;大力推廣新型環保技術成果,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2.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正確處理利己和利他之間的關系,從過度的利己主義向適度的利他主義轉變。企業家及企業所必備的社會責任底線:納稅、誠信、盈利。如果企業家都逃避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形成惡性循環,最終企業家本身利益及聲譽也會受損。要把自己放在社會的大舞臺而不是放在企業的小舞臺。要確立“利益和諧”的新觀念,在充分尊重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要兼顧對社會的回饋:既提倡帶頭致富,也要提倡共同致富,促進利益的“共享”,追求“勞資和諧”。

    3.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和諧勞動關系。遵紀守法是企業經營的底線,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應盡的責任。只有保障勞動者的安全權、生存權、發展權,才能避免勞動者的工作質量下降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要保障職工的參與權、監督權和分享權,尊重勞動者的集體談判權,實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與工會組織一起積極主動參與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有關工作,積極探索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途徑和方法,實現企業經營管理者與員工共同建設企業,共享發展成果。

    4.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經濟制度民主化。我國學者早就提出:管理現代化=現代管理+民主管理。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主要是企業贏利和社會責任。非公有制企業為了贏利的需要,必須從調動職工積極性方面設計民主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被管理者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從企業提高執行力角度上設計民主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實施決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方面設計民主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勞資雙方的分歧,從而形成人性化的企業文化氛圍,實現企業的預定目標。

    三、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工作的措施

    1.把企業社會責任作為非公有制企業家培訓的重要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調劑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成為衡量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要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家以更加高遠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企業,看待社會,通過關注公益及慈善事業,擔負起為社會公眾謀利益、扶助社會弱勢群體的社會責任;通過關注社會生存環境,關注環境保護為政府、為社會分擔責任。

    2.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進一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隨著政府職能的管理由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由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由部門管理轉向行業管理,由以“管”為主轉向以服務監督為主,幫助和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如實行職代會制度、廠務公開制度、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等,讓職工知廠情、參廠政、促廠興,溝通經營者與廣大職工之間的關系,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使非公有制制度健康發展。

    3.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和發展和諧的勞動關系。和諧勞動關系是企業發展的前提。要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遵守勞動法規定的勞動基準,為勞動者提供公平而體面的工作條件。與推動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合同制度,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建立預防和解決拖欠工資的長效機制,督促企業落實好安全生產措施和社會保障制度,形成全方位、多層次、銜接配套的參與協調勞動關系和社會利益關系的機制。要引導廣大職工牢固樹立“向發展要權益,以效益保權益”的觀念,積極為推動企業發展獻計出力,努力實現企業發展與維護職工利益互利雙贏。(周潔 作者單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