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是華晨寶馬在2014年的一項重大決策,這意味著華晨寶馬向全球全社會做出了一系列鄭重承諾,華晨寶馬將如何踐行這些承諾,它對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的實際意義在哪里?為此我們專訪了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
“舉例來說,bmw承諾到2020年時,全球新品車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將再減25%,而實現這一戰略目標,不僅是技術和材料上的革新,更需要大量投入。”康思遠說:“作為一個高端品牌來說,我們要永遠保證將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產品當中,為消費者帶來最好的體驗。比如我們在bmwi系列產品上所應用的碳纖維材料,成本非常昂貴,再比如說現在我們的國產車型當中搭載的是在全球表現最好的一款明星產品,n20系列四缸發動機。除了新產品之外,我們正在鐵西工廠附近興建新的發動機工廠,生產更加先進、更加低能耗、同時也是動力性更優的下一代發動機。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技術創新以及成為一個自我的追趕者,不斷地去挑戰自我,去實現更好的自我完善。”
談及加入《全球契約》與企業發展的關系,康思遠先生表示,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首先向社會公眾傳遞bmw是怎樣的一家企業、如何在這里生根發展、更好地服務客戶,同時也是助力bmw在現在與未來均獲得成功的關鍵。
“在這個追求個性化服務的時代,客戶會權衡這家公司跟自己是不是有共同的價值觀,或者是對社會的責任感。如果我們自滿于現狀,那么企業的發展就會局限于眼前的業務,停滯不前。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可持續的發展,像烏龜一樣一直前行,這樣才能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下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康先生的語氣中錢江晚報記者嗅到了一絲危機意識,尤其在經濟的新常態下,如何突破眼前局限,發現新機遇,也是bmw這樣的跨國公司不得不做的考量。用康思遠的話說:“有一天,‘高檔’將會被‘可持續發展’和‘創新’這兩個詞重新定義,只有把可持續發展的思維和理念貫徹到全產業鏈和價值鏈中,才能保證公司長久地發展下去。”
康先生表示,未來bmw將在繼續堅持企業公民戰略的基礎上,從資源創新、文化交流與融合以及教育三個方面,不斷豐富bmw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完善每個環節。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