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冀中能源河北航投集團精準扶貧村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辛堡鄉老漁溝村的大棚西芹喜獲豐收,一輛輛滿載青翠西芹的卡車成了村里一道亮麗風景。老漁溝村的蔬菜大棚讓村民看到了脫貧增收的希望。
筆者走進老漁溝村蔬菜大棚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齊排列,棚內村民正在收割西芹,經銷商的貨車就停在田間地頭,村民將西芹收割、打捆裝車,一派豐收景象。這些西芹主要銷往北京、河北等地。短短幾日,16個蔬菜大棚里的西芹銷售一空。
種植戶王大姐告訴我們:“以前我們這個地方沒有什么收入,現在航投集團扶貧工作組來到老漁溝村幫助我們種植大棚蔬菜,看到西芹獲得大豐收,賣了個好價錢,我們從心里感到高興。”
2016年,河北航投集團為老漁溝村建設蔬菜大棚20個。今年,16個大棚種植西芹、4個大棚種植青椒。當地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大棚蔬菜病蟲害少、產量高。蔬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頗受北京市場青睞,價格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同類產品。
老漁溝村20個蔬菜大棚項目被列為陽原縣第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大棚共計15500平方米,占地30畝,投資43萬元,其中河北航投集團援助項目保障資金8萬元。
自2016年2月24日扶貧工作組駐村以來,河北航投集團領導多次到大棚現場了解情況,與村民促膝交談。從篩選蔬菜種植品種、安排種植管理技術人員,到幫助村民建立蔬菜銷售渠道,河北航投集團領導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
自蔬菜大棚項目啟動以來,扶貧工作組以大棚蔬菜種植為工作重點,每天到大棚現場了解種植戶遇到的困難。
當看到種植戶車輛進出大棚不方便時,扶貧工作組馬上協調聯系推土機拓寬、平整大棚兩側道路。當種植戶反映大棚內沒有水龍帶、貧困戶無力購買時,扶貧工作組積極協調資金購買水龍帶,及時解決了種植戶的困難。就在蔬菜長勢喜人、一天一個高度時,深井水泵突然壞了,維修水泵需要5天時間。正值天氣炎熱,棚里的菜苗不能斷水,不然前期投資和努力就會化為泡影,種植戶心急如焚。扶貧工作組了解情況后,立即電話請求河北航投集團援助。第二天,扶貧工作組便在另一機井與蔬菜大棚之間敷設了400米塑料管道,澆地工作正常進行。
如何暢通銷售渠道,保證豐產豐收?是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組組長梅久紅一直想著的問題。他帶領工作組積極聯系北京市、張家口市的蔬菜經銷商,建立了微信平臺,大力宣傳老漁溝村大棚蔬菜的有機、綠色等特點,并將整個蔬菜生長過程發給經銷商。在蔬菜收割前半個月,種植戶便與經銷商簽訂了銷售協議。
截至目前,16個蔬菜大棚的西芹實現銷售收入31萬元,實現純收入23萬元。
梅久紅說:“緊接著我們準備種植豆角,還有另外4個大棚青椒等待收獲,接下來計劃再擴建10個大棚,擴大種植面積。為提升村民種植技術水平,我們將聯合縣委組織部、鄉政府成立老漁溝村農民種植培訓中心。”(張秀娟 馬文雅)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