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酒茅臺:社會責任鑄就企業之魂


    來源:中華網   時間:2014-08-20





    當說起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理解。有人說這無非是“花錢的活”,有人說這是“大公無私,不求回報”。而在茅臺人的眼中,這個話題有著更深刻的內涵——企業的責任不僅是共享好的產品,更要傳遞扶助弱小、重視公益、彌合隔閡的正能量,為社會的進步貢獻更多善意與溫暖。

    2014年8月3日,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災區的情況牽動著人們的心,災區孩子的境遇尤其令人關切。貴州茅臺集團緊急會議決定捐款500萬元,用于云南魯甸地震災區臨時性抗震希望小學和永久性希望小學的建設。12日,云南省魯甸地震震區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學——茅臺抗震希望小學在魯甸縣龍頭山鎮中心小學建成,該小學共建有標準板房校舍20間,每間校舍面積達57平方米,包括教室、多功能室、宿舍、餐廳、圖書室、影院、電腦室、教師休息室等一體化設施一應俱全,可以確保當地小學生于9月1日正常開學上課。

    而就在此前,茅臺再次捐助巨資幫助貧困學子圓大學夢。

    今年7月,“國酒茅臺·國之棟梁——2014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在北京啟動,茅臺集團宣布再次捐資1億元人民幣,幫助2014級農村貧困家庭的大學新生圓夢大學,解決他們從家門到校門的經濟困難。這是茅臺集團自2012年以來第三次啟動“國酒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據悉,茅臺集團在3年間已累計捐資3億元人民幣,幫助6萬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這是國內有史以來愛心助學活動中捐助金額最大、受助人數最多、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深遠的公益舉措。

    這些公益舉措中所體現出的善意與溫暖,讓人們對茅臺這個身處大山深處的企業有了更加深刻而清晰的印象,茅臺獨有的“國酒文化”,也因此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長期以來,秉承著“天貴人和,厚德致遠”的核心價值觀,茅臺集團把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融入經營管理體系,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把振興傳統產業、光大民族品牌作為己任,發展不忘回報社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傾力支持公益事業,用行動踐行使命,以奉獻詮釋責任,開辟了一條獨具茅臺特色的企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貴州乃至全國最有愛心和最具社會責任的企業之一。近年,除捐助魯甸地震災區外,茅臺還積極捐助雅安地震災區、汶川地震災區、玉樹地震災區、西南大旱災區等,幫助當地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先后出資2.66億元設立了殘疾人保障基金、慈善基金、見義勇為基金、“心基金”等。“小字典,大民生”活動惠及150萬名西部貧困地區小學學生,援建百所“國酒茅臺?希望食堂”、“習酒,我的大學”捐助活動等相繼開展。“十一五”以來,茅臺集團已累計投入各種公益事業11億元。

    雖然履行社會責任會讓茅臺付出更多的財力和人力,提高企業的成本,但對茅臺人而言,這種付出絕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一種幸福。茅臺人在公益行動中所體現出的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關愛精神,樂善好施、感恩奉獻的人文精神,在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部分的當下,無疑讓茅臺獲得了更多的認可與尊重。

    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已不僅僅是社會對于茅臺的期望,更已經成為每一個茅臺人發自內心的渴望,這也鑄就了公眾視野中的“精神高地”。

    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已然成為國酒茅臺的優良傳統,茅臺人始終本著“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回饋心態,盡企業最大的力量履行社會責任。就像茅臺董事長袁仁國所說的那樣,在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當下,茅臺集團要在改革進程中承擔更多責任,不斷升華中華商業道德,鍛造中國民族工業品牌脊梁,攜手更多的企業,有勇于擔當、樂于分享的胸懷,不斷學習并保持高質量的增長模式,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更多的力量,不斷向偉大企業的目標邁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