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周銳    時間:2014-07-29





      雖然中國企業在世界汽車產業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但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卻沒有跟上產業發展的速度。25日發布的《2014中國汽車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需要改進和提高。

      上述報告由中國汽車文化促進會編制完成。該機構在四個月的時間里以走訪重點企業為主,結合調查問卷共對54家汽車企業進行了企業社會責任信息采集完成報告內容。

      報告從中國汽車行業總體狀況,企業在誠信經營、產品服務、員工發展、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作為等多方面對中國汽車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了分析。

      是否有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安排是報告考察汽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第一個維度。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汽車企業逐步形成同經濟、環境、社會發展有關的社會責任理念,并成立專門管理機構。87.50%的國有企業、75.00%的外資企業、66.67%的民營企業建立了權責明晰的社會責任管理層級,普遍設立了社會責任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或其他相關責任機構,具體負責制定并監督執行社會責任戰略、規劃和重大行動。

      對于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報告通過21個最受汽車企業和行業關注的議題進行了解析。其中,合規誠信、技術創新、打造責任供應鏈、員工培訓、節能減排、支持教育、公益慈善均超過85%以上的關注度,公益慈善更是以100%的關注度高居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80%的汽車企業對供應商的運營進行嚴格評估,這說明中國汽車企業在履責的同時,也積極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履責義務。

      不過,有機制、有行動并不代表就可以做得就足夠好。中國汽車文化促進會會長申崇明表示,目前,知名跨國汽車企業都已經把履行社會責任當做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主要汽車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并努力開展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實踐,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通過上市公司等不同渠道向社會發布履職報告。但從整體上看,中國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和產業所處的地位還不十分相符,需要改進和提高。

      在一些與會嘉賓看來,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不足與企業對社會責任理解的不充分有關。

      中華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部長郭軍從員工的角度對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不足進行了分析。

      他表示,目前許多企業都片面的將其提供捐助、做慈善的行為描述為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案例。但一些企業的捐贈只是廣告,有的甚至還詐捐,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履行社會責任比捐助行為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企業對社會責任理解不夠全面的判斷在報告中也得到一定印證。從整體數據來看,在《2014中國汽車行業企業社會責任案例集》收錄的案例里,90%的案例都是企業提供的公益案例;從標志性案例來講,當天獲獎的華晨寶馬和斯巴魯汽車代表所分享的案例也是圍繞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森林保護的捐助。

      郭軍強調,在他眼中,能否善待員工,對勞動者承擔責任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事項。

      他表示,一些企業在陳述自身履行社會責任情況時,將按時發工資、依法繳納社保等作為例證,但事實上,履行法定責任僅僅是履行社會責任保障的基礎和前提,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勞資關系的和諧是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

      郭軍強調,在經濟增速放緩等情況下,汽車行業的增長可能受到影響,汽車企業在這種背景下能否繼續善待員工、承擔責任將是判斷其履行社會責任的關鍵。

      今天發布的報告也對中國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期望。報告指出,雖然中國汽車產業增速較前些年有所放緩,但還會長期穩定增長。面對能源、環保、安全、交通等對汽車產業發展形成的制約,中國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顯得格外重要和不可回避。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汽車出口未能延續上年良好發展態勢,有所下降。影響出口的主要外因有:主要出口目的國受戰亂及政治危機影響導致本國經濟環境惡化;一些國家特別針對中國采取了貿易保護措施等。而出口企業品牌轉型升級未跟上國際市場發展節奏,產品競爭力不足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

      報告強調,汽車出口由2012年的高速增長轉為下降,也在一定程度提醒汽車出口企業今后仍需苦練內功,只有自身產品品質具有充分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多的話語權及更好的銷路。

      而誠信守法、倡導綠色發展、傳播先進文化、支持公益事業、樹立良好公眾形象等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也是中國汽車企業持續發展、走出國門的關鍵因素。(周銳)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