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央企負責人:履行社會責任不該是企業負擔


    作者:華曄迪    時間:2014-07-18





      這邊,大談著企業責任,那邊,卻在破壞著資源和環境,眼下,在我國,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如何讓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企業自發自主選擇,且真正有效落到企業具體工作中?

      在16日由國資委新聞中心舉辦的一場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活動中,一些中央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中國社會環境正朝著有助于企業將社會責任與發展經營更好結合的方向發展,履行社會責任不該是企業負擔,而應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指標。

      對于中央企業來說,“履行社會責任絕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需要重點強調的工作,它已經成為發展的硬任務和硬指標。”五礦集團董事長周中樞說,結合到企業具體發展,一項重點工作是安全生產,另一項是科技創新。

      周中樞以五礦為例說,五礦有26個礦產企業,下屬45座礦山,絕大多數都是井下作業,危險程度高,必須做好安全生產;而要做好安全生產,就必須做好科技進步和技術升級,“這兩點挑戰非常大,但必須做好”。

      在南方電網總經理助理李強看來,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就要處理好內外部關系,內部主要是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外部則是企業與客戶、政府、供應商方面的關系,企業要發展好就必須處理好與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創造更多價值。

      去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成為國企改革六大重點工作之一,帶動越來越多國有企業加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行列。不過,應該看到,作為市場主體,企業要務是盈利,如何將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結合,讓企業自發自主為之,環境營造極為重要。

      社會環境正在發生改變。“七八年前,我們到一些地方投資,地方官員最強調投資額度,能創造多大的GDP這些具體經濟指標。而近一兩年,地方注重的因素更多開始變為稅收、就業、環保以及社區發展問題。”周中樞說。

      政府關注點的轉變促使企業轉變發展思維。以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的節能減排為例,節能和減排分開看,節能對企業有利,企業有動力;但減排對企業有壓力,一些企業迫于成本和生存考慮,在減排上責任意識不強,存在大量違規操作,而這對正規企業又形成逆向沖擊。

      這就要求政府和監管在發展環境營造上下功夫。在周中樞看來,企業發展應該著眼長遠,短期出現違規操作,就可能影響到長遠可持續發展,“現在政府出臺一些硬性標準,減排做不到,企業就得停產”。

      在此間企業人士看來,只要營造有助于企業與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的公平、公正的環境,就能夠實現經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對于企業來說,重要的一點仍然是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升級做好環境保護同時,促進企業效益。 (作者:華曄迪)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