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農行:勇擔責任回饋社會


    時間:2014-06-05





      2012年,重慶市銀行業協會開始發布社會責任年度報告,迄今已是第三次。今年,重慶銀行業協會以“社會責任勇擔當,富民興渝促發展”的社會責任理念,創造性地推出了重慶市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指標體系,并制訂了社會責任先進典型評選辦法。

      2013年,農行重慶市分行承擔起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社會責任,促進重慶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在支持重慶實體經濟、“三農”小微等金融薄弱環節、三峽庫區后續建設、綠色信貸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支持實體經濟 貸款連續4年居四大行之首

      2013年,面對復雜的內外部形勢和多重發展壓力,農行重慶分行堅持穩中求進,及時傳導國家宏觀調控,積極配合國家產行業政策,嚴格信貸投向、投量和節奏管控,用好用活有限的信貸資源,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重慶城鄉經濟發展,體現出國有大型銀行的社會責任。

      2013年末,農行重慶分行各項貸款余額2159億元,連續4年保持四大行貸款份額第一位,促使重慶實體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重慶農行大力支持具有拉動作用的重點區域和項目建設。該行與兩江新區、西永微電子園區等十余個園區建立合作關系,向“1+2+7”等重點開發區(園區)投入信貸資源,重點支持保稅港區、沙坪壩交通樞紐工程、東水門和千廝門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有力保障了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的順利完工;大力支持具有帶動作用的重點行業和企業發展。對“五大萬億級工業板塊”客戶群,惠普、英業達等全球著名大型跨國電子信息企業,長安、重鋼等國家振興規劃中的重點企業,以及一批汽摩行業、裝備制造等重慶傳統優勢行業中的龍頭企業進行了重點支持。全力支持具有推動作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積極介入大商圈、專業市場、港區物流業,重點支持了市廣電集團、新華書店集團、交旅集團和大足石刻等一批文化旅游企業發展。支持商務服務業、倉儲業以及文體旅游業等,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了約50萬人城市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難問題。

      創新服務手段滿足客戶直接融資需求。該行實施對公業務投行化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理財融資等投行業務,滿足客戶直接融資需求,改善全行信貸資產結構。2013年,通過理財融資、私募債承銷、境內外聯動投資等創新業務滿足重點優質企業直接融資需求。為能投集團辦理理財融資業務,為北恒投資辦理全國農行首筆境內外聯動投資業務。

      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在重慶農行推動下,4月10日農總行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署《城鎮化建設與金融服務全面合作戰略協議》,約定2013年至2017年,該行將為重慶新增總額不少于1000億元人民幣意向性信用額度,支持城鎮化建設的重大項目、產業支撐項目、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項目建設,支持城鄉居民生產經營和消費升級、新農村建設項目和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重慶成都城市群建設。2013年以來,該行依托三峽后續建設貸款和土地復墾貸款等創新產品,營銷儲備三峽后續建設、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縣域房地產、縣域產業園區和縣域旅游項目。
       


      創新服務“三農” 資源向薄弱環節傾斜

      重慶有8.2萬平方公里,是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總面積的2倍多,人口3100多萬,卻有三分之二在農村,直轄之初的農村貧困人口高達366萬,40個區縣中有近一半為貧困縣。大城市與大農村并存,二元經濟結構突出。

      2013年,農行重慶分行及時研究制定了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意見、“三農”和縣域業務轉型實施方案、2013-2015年“三農”和縣域業務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明確提出今后一段時間的“三農”業務發展重點要放在三峽庫區后續建設、農村城鎮化、特色效益農業、縣域工業集群、農戶生產經營和消費,重點推進“惠農通”功能完善、開通率和運行率提升,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

      為更好地做好“三農”客戶金融服務,重慶農行及時啟動了服務“三農”新模式創建和完善工作,擬定了《創建完善服務“三農”新模式實施方案》,集合了市分行12個部室、15個經營行業務骨干參與產業鏈金融服務、城鎮化金融服務、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農戶金融服務等10個課題開展集中攻關,擬從做單筆業務向鏈式服務轉變,從單個客戶服務向集群客戶服務轉變,逐步構建產品集合、服務集合,為產業鏈客戶、產業集群客戶提供一攬子服務,充分提高“三農”客戶的滿意度。

      2013年1月至3月,重慶農行開展“春天行動”綜合營銷活動。他們以“六個走進”為依托,實施了“下鄉村”、“進企業”、“入車行”、“進樓盤”、“返工廠”、“走商場”等活動,進一步延伸了金融宣傳服務開展的觸角。2013年4月至9月期間,該行以“情系百縣、智惠千鎮”為主題,結合“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大力開展金融知識宣講,積極培育縣域市民金融消費意識,宣傳普及“金穗惠農通”工程應用、“三農”特色產品、金融風險防范等相關知識,向縣域市民群體推廣個人負債、理財產品、理財基金等穩定收益產品,切實履行了服務“三農”莊嚴承諾。

      經過一系列努力,該行惠農卡在提前實現“廣覆蓋”目標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農戶貸款持續增長。

      空白網點鄉鎮是農村金融服務的“老大難”問題。前幾年,重慶還有11個區縣的55個鄉鎮沒有任何銀行網點,更不用說更加偏遠的村莊。由于缺少銀行網點,當地農民到銀行取點現金,往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走幾十里甚至上百里山路。

      農行重慶市分行創造性地在全國第一個推出“惠農通”新產品。這個像銀行POS機似的設備,可以安裝到鄉鎮的商鋪,也能布點到村莊的小賣部。這樣,“惠農通”就像農行的微型銀行,讓農戶不不出戶,就能像城里人一樣刷卡消費,也能像城里銀行網點的ATM機上存款、取現和轉賬,甚至還能給手機充值。如今,當地農民領取政府種養殖補貼、養老金也能通過“惠農通”實現了。

      據介紹,一臺惠農通機具,可以覆蓋周邊數個村子,服務半徑數平方公里。如果附近有場鎮、學校等,服務人口可以達到數萬人。“‘惠農通’這一業務的開展,真正做到了把惠農金融服務送到每一個山村、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重慶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評價說。

      如今,重慶農行的“惠農通”POS機已經實現了全市行政村的全覆蓋,使金融服務觸角真正深入到農村最基層。

      去年5月23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一行專程參觀考察“惠農通”運行情況,并稱贊農行的做法很有特色,在農村地區具有可復制性和推廣潛力。9月,人民銀行總行將該行評為改善農村支付環境先進集體,是全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金融機構

      針對連片貧困區域,該行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并組織專人深入秀山、酉陽、彭水、武隆等支行實地調研,充分聽取地方政府和支行意見,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分別制定了重慶分行《武陵山片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秦巴山片區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金融支持重點和服務目標,開展新時期集中連片扶貧試點。在渝東北生態涵養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區投放貸款,重點支持了巫山神女溪、云陽龍缸等旅游景區,以及開縣東水河、石柱藤子溝等水力資源開發,發展綠色生態經濟。
       


      傾力扶持“小微” 信貸資金成倍增長

      小微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7%,創造了近60%的國內生產總值、50%的稅收和80%的就業崗位,但是,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卻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融資困難便是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

      農行重慶市分行高度重視小微企金融服務工作,從支持地方民生工程的角度,主動為符合條件的微型企業開立賬戶,并且在分行權限內免收微型企業開戶的各種費用,在各網點開通“綠色通道”。同時,利用銀行網點、網絡優勢以及網上銀行等電子產品,全面細致的為微型企業提供賬戶及交易結算服務,方便微型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

      如今,農行重慶分行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務產品,涵蓋融資、結算、企業財務管理、企業理財各個方面,充分滿足小微企業不同的金融需求。如融資方面有小企業簡式貸、自助循環貸、工業廠房按揭貸款、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票據置換、國內保理、銀行承兌匯票、貼現、信用證、保函等等,結算方面為小微企業提供了“行云”現金管理平臺、企業網銀等,企業理財方面有對公本利豐、雙利豐等。

      截至2013年12月末,農行重慶分行為9萬多戶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主及個體工商戶提供了基礎金融服務,貸款客戶貸款獲得率達到99.96%,間接解決了18萬就業崗位, 小微企業貸款高于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7.2個百分點,并扶持390余戶小微企業做大做強,逐步成長為區域內有影響力的中型、大型或龍頭企業。三年來,重慶農行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成倍增長,貸款客戶數翻了兩番。
     


      三峽庫區后續建設 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項目。長達600多公里的三峽水庫基本上都在重慶境內。三峽工程建成后,還面臨移民安穩致富、生態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難題。


      為了更好地服務三峽庫區,2013年4月,農行重慶分行創新出臺了針對三峽后續建設的《三峽后續建設項目貸款專項管理辦法》,這是最早在重慶市金融機構中推出并應用的。“辦法”針對三峽庫區后續建設項目特點,對授信額度核定流程、擔保方式等進行了創新優化。業務辦理流程至少縮減3個工作日,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還可以采取信用方式貸款。僅依托此專項產品,該行就已審批發放三峽后續建設項目10個金額達33億元。

      該行充分利用在三峽庫區的金融資源,深化銀政合作,明確金融服務重點,創新專項產品,通過“庫區項目+產業發展+移民致富”整體金融服務模式,推進三峽庫區基礎設施建設、實體企業發展、庫區居民增收致富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重慶農行重點放在支持三峽庫區城鎮化建設方面,以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為導向,以城鎮移民生態工業園、骨干交通工程、農村大中型居民點通達等級公路、農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連片耕園地水利設施為重點,支持庫區交通、水利、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平臺。

      在支持三峽庫區農業產業化方面,重點是以生態農業補助資金為導向,以國家級和省(市)級龍頭企業、扶貧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對象,支持長江三峽柑橘產業帶、綠色蔬菜產業帶、食用菌、中藥材、花卉苗圃等生態農業園,推進庫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工商一體化。

      在支持三峽庫區新型工業化方面,以產業轉移扶持資金為導向,以提供勞動力就業崗位多、增收貢獻大、具有較好市場潛力的骨干企業、中小企業為對象,支持旅游業、物流業、新型環保能源工業、綠色食品加工業、現代中藥及生物醫藥加工業、絲麻紡織品加工業、天然氣鹽化工、新型建材工業、船舶設備制造、現代裝備制造及環保產業,促進庫區產業提檔升級。

      在支持三峽庫區新農村建設方面,重點是以移民直補資金為導向,以具備有效需求的移民和農戶為對象,支持移民生產創業、職業培訓、教育醫療、轉移就業等生產生活需求,促進安穩致富。

      三峽重慶庫區居民由于居住分散,且部分居民遠離城鎮,獲取移民補償資金或財政直補資金等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農行重慶分行作為可比同業中唯一一家在三峽重慶庫區全部區縣都有一級支行建制機構,憑介技術優勢、渠道優勢以及豐富的財政資金代理經驗,做好資金代理金融服務。

      該行做好基礎金融服務,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重慶各鄉鎮行政村的農家店布放“惠農通”,讓廣大農民足不出村完成小額現金存取、刷卡消費以及電話充值等金融服務,滿足更多村民的金融需求。

      推行“綠色信貸” 助力綠色產業發展

      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帶來了環境污染嚴重的后遺癥,“霾”字成為2013年年度漢字,就表明環境治理已經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

      2013年,重慶農行把關注環保、關注民生作為履行大型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秉承“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高度關注環保和民生,將核心經營理念與踐行社會責任緊密結合,大力推進“綠色信貸”建設,加大“綠色信貸”投向,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嚴控“兩高一剩”,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該行制定了“綠色信貸”等相關政策措施和貫徹落實意見,修訂了鋼鐵、紡織等行業的信貸政策。在全行信貸管理工作要點中,將節能減排與社會責任融入到農業銀行信貸政策、信貸文化和信貸流程中,從戰略規劃、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業務發展等方面著手,做好與節能減排有關的授信工作,較好的防范了全行高耗能、高污染帶來的風險。

      重點支持“綠色信貸”行業龍頭企業、重點客戶;國家《產業機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鼓勵類投資項目;經濟效益較好的循環經濟、環境保護項目;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符合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要求的項目。在對“綠色信貸”項目給予積極信貸支持的同時,繼續對不符合“綠色信貸”政策要求的“兩高一剩”企業進行嚴格限制。建立了信貸項目環保“一票否決”制度、重點行業貸款限額管理制度和客戶名單制管理制度,嚴格限制了“兩高一剩”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非“綠色信貸”項目的貸款準入。

      2013年,該行重點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先后為開縣漢豐湖岸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大足電鍍工業園環保搬遷項目等項目提供貸款,為發展經濟、改善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注入了新鮮血液。根據銀監會《關于落實綠色信貸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口徑統計,該行積極投放節能環保項目及服務貸款,有力支持了重慶市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2013年,重慶農行投放貸款重點支持星星套裝門、美心、建榮木制品、龍鳳工藝品等林業龍頭企業產品加工和技改。星星套裝門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市級級林業龍頭企業,也是國家“以竹代木”龍頭企業,近年來,該行累計向其發放貸款8.44億元,支持公司搬遷和新建50萬套豪華套裝門生產線,年銷售收入達到6億元,吸納農村轉移就業人口5600人,通過林業龍頭企業+林農大戶的模式,帶動近8000多戶竹子種植農戶年均增收2000元,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支持苗木種養植,促進林業產業化。2013年重慶農行投放貸款,重點支持展禾農業、渝西園林、飛雅綠化、三根花木等龍頭企業林業苗木種植,提高苗木產量和質量。展禾農業公司針對我市苗木的巨大需求和市場缺口,租賃流轉土地8000畝栽植各類林業苗木,向其提供貸款支持公司購買引進香樟樹、桂花樹、小葉榕、銀杏等各類樹木百種,目前已經形成年提供14萬株苗木的生產能力。

      支持生態造林,助推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沙坪壩是重慶科教文化中心,在城市化過程中,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水土流失面積128平方公里,土壤侵蝕嚴重,影響國土生態安全。沙坪壩區委、區政府提出實施森林工程,到2013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5.6%、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2平方米的奮斗目標,建成“依山、抱水、映綠、繁花”的宜居城市,并指定由重慶富源新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這項工程,該項目包括城市森林、通道森林、城周森林屏障及低效林改造,資金非常緊張,重慶農行及時向該公司發放固定資產貸款,解決了資金缺口問題。璧山縣緊鄰重慶主城區,隨著入園企業增加、工業化加快,對生活環境提出了嚴峻挑戰。璧山縣委、縣政府提出實施城市造林建設項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并由璧山縣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承建。該工程包括城區森林、通道森林、森林公園等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4.5億元。重慶農行向該公司發放固定資產貸款,支持公司建成各類綠地3200畝、濕地公園1個、成渝高速路及319、108國道兩旁景觀大道、新造林6000多畝,促進璧山森林綠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有效優化了城市環境。(農行供稿)

    來源:人民網重慶視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