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哺社會實現企業永續發展 ——2013年我國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盤點
編者按 2013年是我國煤炭行業充滿挑戰的一年,因為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國內產能嚴重過剩、進口煤炭強勢沖擊、煤炭價格急劇下跌、市場競爭日趨加劇。不過,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和巨大的經營壓力,我國煤炭行業企業卻穩中求進、逆勢上揚,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近日,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主辦的2014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發布會上,神華集團、大同煤礦集團、中煤能源集團等22家大型煤炭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并獲得了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頒發的2013年度全國煤炭工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優秀企業證牌。
毫無疑問,只有做強企業,才能真正承擔社會責任,也只有對社會負責,企業才能持久永續發展。
本文是根據發布會上各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提煉出營業收入、科技創新等幾個指標,對發布的各大企業做一個全面的盤點。究竟誰能更勝一籌,一看便可知曉。
◎關鍵詞: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成果,是企業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也是企業現金流入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企業補償生產經營耗費的資金來源。可以說,營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生產活動能否正常進行。
營業收入,絕不僅僅是一串生硬的數字。對營業收入的分析可以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而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同時提高企業素質、穩定隊伍、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這在煤炭行業,顯得尤為重要。
數據顯示,2013年,中煤集團全年原煤產量1.91億噸,同比增加1500萬噸,全年煤炭銷售1.94億噸,同比增加1600多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074.8億元。京煤集團全年煤炭產量1197萬噸,銷量1663萬噸,煤炭主業實現收入72.74億元。山東能源集團煤炭生產經營總量2億噸,營業收入2280億元。開灤集團全年原煤產量完成9300萬噸,同比增長11%,精煤產量完成2091萬噸,同比增長4%,營業收入完成1910億元,同比增長9%。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原煤產量1.28億噸,銷售收入1508億元。山西焦煤集團全年原煤產量1.03億噸,同比減幅2.1%,精煤產量4601萬噸,同比增幅0.9%,煤炭總銷量1.36億噸,同比增幅45.9%,銷售收入2360億元,同比增幅30.6%。神華集團的煤炭銷售總量更是達到了6.54億噸,營業收入3678億元,利潤785億元,成為全球最大、效益最好的煤炭企業,躍居世界500強第178位。大同煤礦集團全年煤炭銷量總量達到1.5192億噸,銷售收入完成1992億元。山西潞安集團完成煤炭產量8878萬噸,營業收入1985億元。
就專業角度來看,營業收入與銷售收入之間還是有些微差別的。相比之下,銷售收入更能準確反映煤炭企業的盈利情況。由于上述企業并未全部提供營業收入或銷售收入的自身年度比較結果,所以企業間盈利率的比較也無從知曉。
◎關鍵詞:安全生產
就企業永續發展而言,安全生產是根本。生命高于一切,決定了企業要把保障礦企職工生命安全作為最切實、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堅持“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的安全發展理念,持續投入資金、保證安全生產是最大的和諧,也是礦企職工和家屬最大的幸福。
據資料顯示,2013年,中煤集團安全投入24.7億元,煤炭生產企業連續32個月、累計原煤產量5億噸,同時實現零死亡,礦建企業連續19個月杜絕安全責任事故。山東能源集團安全投入22.2億元,實現產煤過億噸、安全零死亡。神華集團安全投入74.66億元,原煤生產百萬噸死亡率0.004。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百萬噸死亡率0.0078。山西焦煤集團百萬噸死亡率0.019。開灤集團百萬噸死亡率0.075。淮北礦業集團百萬噸死亡率0.2。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以人為本、保護勞動者職業安全和健康以及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嘉琨在2014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強調,保障企業職工健康、保障職工正常收入待遇不僅關系到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2013年,開灤集團圍繞勞動用工、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安全生產、職業健康、住房改善等核心問題開展工作,全年企業繳納養老保險85310萬元、失業保險8483萬元、企業年金25195萬元、工傷保險8463萬元;安排在崗員工、重點人才參加培訓15萬人次;通過直接安置和技能培訓等渠道,安排員工子女就業1019人;全年投入助學金和公司相關困難職工助學金48.83萬元,救助困難員工子女183人。
大同煤礦集團構建了困難員工幫扶網絡。2013年,其共救助患大病致困員工159人,救助金額179.25萬元;幫扶慰問困難員工24832人次,幫扶慰問金額941.44萬元;為5628名工亡撫恤人員調整審批撫恤金48.1641萬元。
2013年,山西潞安集團上調了公積金貸款的最高額度及單位資助部分的占比。同時,他們強化了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管理,著力控制和消除了職業病危害。2013年,該集團職工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率達到了98.9%。
神華集團在經營過程中重視人權,堅持平等雇傭。截至2013年年底,在冊殘疾員工1400人,同比增加17%,少數民族員工19039人;體檢和健康檔案覆蓋率100%,職業病數量同比降低28.67%;員工總數214233人,員工培訓投入達4.7億元;集團困難職工大病救助基金2013年救助19人,劃撥資金105萬元,困難職工子女大學助學金救助138人,劃撥資金69萬元。
淮北礦業集團構建“制度、責任、培訓”三位一體的職業病防治管理體系,以及“源頭治理、職業健康監護、職業病康復”的三級防治網絡,每年組織接觸粉塵及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據資料顯示,2013年,該集團共為接塵員工體檢44326人次,投入2162萬元用于矽肺病診治;累計培訓各類員工13.9萬人次,投入資金5641萬元;全年共發放各類救助款1950萬元。
山東能源集團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共決機制,制定集體協商工作制度,同時還特別注重保護女工權益。目前,《女員工特殊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簽訂率、定期女職工體檢覆蓋率均達100%,發放救助金額達33.09萬元。
山西焦煤集團以人為本,視員工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據資料顯示,至2013年年末,該集團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76007元,同比增幅1.19%。集團繳納各類社會保險70.57億元,支付31.28億元;繳納住房公積金20.42億元,支付8.61億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