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20名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MBA學員走進集團公司,聆聽了一場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講座。講座重點介紹了烏江魚類增殖放流和金沙江中游“16118”移民安置案例。這是社科院第四次將公司典型案例作為MBA社會責任理論與實踐課程內容。
講座用詳實的數據和生動的事例,介紹了當前我國水電開發的現狀以及水電開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大意義。通過重點剖析華電烏江魚類增殖放流和金沙江中游“16118”移民安置兩個典型案例,系統論述了集團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體系和取得的成效。
長期以來,集團公司秉持科學的社會責任觀,健全責任治理機制,不斷加強責任推進和責任溝通,社會責任管理工作有了長足進步。自2008年以來,公司除連續七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外,還從社會關注度、業務關聯度等方面考慮,在國內率先發布水電、供熱、分布式能源等三份社會責任產品報告。《“小”系統有“大”能耐》、《供熱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兩案例分獲國資委“中央企業最佳社會責任案例”和2013年全球契約“促進社會合作與發展最佳實踐獎”。公司位列“中國100強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2013)”第四名。
中國社科院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出席本次講座,對集團公司近年來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所做的工作表示贊賞,并感謝公司提供的典型教學案例和良好的授課環境。
來源:中電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