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顯示: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偏低


    作者:竇紅梅    時間:2013-12-30





      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迥異。日前,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披露的《上市公司藍皮書: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4月30日,我國A股上市公司發布獨立社會責任報告共計658份,發布數量逐年上升,社會責任定期報告制度已經建立。與此同時,一些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仍在“走過場”。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偏低

      《上市公司藍皮書》顯示,中國A股上市公司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經過多年的摸索,部分企業已經探索形成一套良好的運行模式。但是,綜合得分在60分以下的公司占了絕大多數。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中心負責人表示,這反映了當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整體水平偏低,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空間和潛力巨大。

      社會責任報告雖然完整性情況良好,各板塊間差異不大,但各行業間差異明顯。在社會責任報告中,完整性得分在60分以上的近400份,占比62%。另一方面,社會責任報告的充分性和實質性得分整體水平偏低,絕大多數公司處于及格線以下,深市主板表現最佳,滬市主板最弱。

      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認為,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實踐,需要制度規則和組織機制健全到位。為了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上交所將側重從信息披露及研發更多的社會責任指數方面進行倡導,探索擴大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范圍,修訂和細化有關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指引,并鼓勵更多的機構推進社會責任產品創新。

      基金公司業績與責任“正相關”

      “企業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與企業業績正相關,已成為基金公司共識。”據介紹,相關機構向國內73家基金公司發放了調查問卷,回復問卷的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7萬億元,占調查樣本資產管理總規模的48%。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基金公司認為,上市公司短期業績和長期業績與其社會責任績效有“一定正相關性”。特別是在對上市公司的長期業績方面,選擇社會責任表現與長期業績有“顯著正相關性”的基金公司達到了22%。

      產品質量問題、公司治理和財務造假,成為基金公司最關注的三大非財務議題。業內專家認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與整個社會和環境的發展趨勢密切相關。這些趨勢包括:資源短缺、勞動力成本增加、產品質量要求日趨嚴格以及綠色運營成本上升等等。如果不能妥善應對這些問題,可能給公司帶來法律糾紛和聲譽風險。

      從長期來看,這樣的企業也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從而無法給投資者帶來持續穩定的投資回報。

      社會責任報告不能再“走過場”

      目前,深交所與上交所已先后發布了規定,鼓勵上市公司在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公司年內為國家創造的稅收、向員工支付的工資、向銀行等債權人給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對外捐贈額等。

      上交所表示,積極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公司,將被優先考慮入選上證公司治理板塊,并相應簡化對其臨時公告的審核。不過,多數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所長何杰認為,當前在中國,社會責任投資已經起步,社會責任、低碳等投資基金表現較好。他建議,創投、基金應該在投資中有社會責任意識,支持社會企業發展,積極參與公司治理。

      基于調查結果,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向資本市場參與各方提出建議:社會責任投資不是一項慈善行為,也不僅僅是企業對外的形象宣傳工具。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進行責任投資,有助于實現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并通過積極的影響,推動上市公司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新聞內存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都有啥?

      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提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續發展、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應關注所在社區的福利、環境保護、公益事業等問題,重視公司的責任。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了適用于全球各類型組織的社會責任七大主題:組織治理、人權、環境、員工、公平運營、消費者以及社區參與和發展。(記者 竇紅梅)

    來源: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