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全國首家上市的農村商業銀行、首家境外上市的地方銀行和西部首家上市銀行,同時也是重慶資產規模最大、服務網絡最廣的本土金融企業,近年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圍繞“一統三化兩轉變”戰略,認真踐行社會責任,助力重慶城鄉統籌發展,在追求企業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多贏”格局的過程中努力傳遞國企正能量。
今年,重慶農商行榮獲中國銀行業協會頒發的“2012年度最具社會責任金融機構獎”,是唯一獲獎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
推進民生金融 服務地方經濟
多年來,重慶農商行始終以傾情扶助小微企業和“三農”為重點,不遺余力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重慶農商行在總行設立小企業業務部,在各支行成立小企業貸款中心,同時在各營業網點開通小微企業信息服務窗口,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網絡,保證了小微企業金融需求的有效傳導。同時,充分運用考核這一“指揮棒”,出臺專項考核辦法,將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新增貸款戶數、不良貸款率等指標納入考核,并實行按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的20%調增支行考核利潤等“三重”獎勵。在產品設計上,針對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小微企業,量身定做“專屬”信貸產品,推出了微型企業創業扶持貸款,小企業便捷貸、發展貸、聯保貸、無抵押貸等多款小微信貸產品。截至2013年9月30日,重慶農商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50億元,其中,微企貸款余額29億元,約占全市微企貸款余額的一半;開立微企結算賬戶近8萬戶,約占全市微企開戶總數的80%。
在服務“三農”方面,重慶農商行首先在機制上發力,將主城區以外的31家支行劃分為三農業務支行,并實施考核傾斜,按全年涉農貸款利息收入的20%直接調增支行的考核利潤,對涉農信貸產品實行差異化定價,適度放寬涉農業務風險容忍度,信貸資源分配向“三農”業務傾斜。重慶農商行還在產品和模式上創新,先后推出50多款特色信貸產品,實行“公司+基地+農戶”、“公司+經濟組織+農戶”的貸款模式,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種植養殖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了重慶豐都肉牛、重慶潼南蔬菜、重慶榮昌生豬、重慶石柱辣椒、重慶綦江飯遭殃等一大批規模型、科技型、特色型農業產業化項目。截至2013年9月30日,重慶農商行涉農貸款余額達894億元,居全市銀行業第一位;支持國家級、市級和區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計258家,發放貸款550余筆,貸款余額超過63億元。
打造和諧金融 服務百姓生活
“銀行上班我也上班,我下班時銀行早下班了。”不少市民去銀行辦業務都有這樣的尷尬經歷。針對這一情況,重慶農商行特意推出延時服務,目前已在重慶合川、重慶巴南、重慶九龍坡支行的部分網點試運行,營業時間推遲到晚上7時30分。在延時服務期間,市民可以辦理現金存取款、銀行卡(存折、存單)、個人轉賬匯款、個人理財等個人柜面類業務。下一步,重慶農商行將在全市其它區域位于繁華地段、批發市場等地的網點繼續推廣該項服務,爭取在1年-2年內實現每個區縣有2個左右的網點為客戶提供延時服務。
在農村地區,重慶農商行力推“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使農民“足不出村”即可辦理小額存取款、支農惠農補貼支取、賬戶余額查詢、自助繳費、存折補登等基礎金融業務。目前,重慶農商行已設立村級“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720余個,年末將達到750個,覆蓋32個區縣邊遠鄉鎮,逾400萬名農村居民因此受益。
對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不具備設立固定網點條件的鄉鎮,重慶農商行采取“定時定點服務”——每逢趕場天,支行把“銀行辦公設備、辦公人員”等運至固定的場鎮、村壩,現場辦理金融業務。目前,已設立26個“定時定點服務點”,主要分布在重慶秀山、重慶城口、重慶彭水等比較偏遠的場鎮、院壩。
此外,重慶農商行還創新推出“江渝鄉情卡”、“江渝鄉情福農卡”,實行免年費、免小額賬戶管理費、免ATM異地取款手續費、免短信賬單服務費、免開卡工本費和補貼農民工異地匯款手續費的“五免一補”優惠政策。截至2013年9月30日,該行已累計發卡702萬張,免收金額達4.4億元,直接補貼農民工異地匯款手續費680多萬元,合計近4.5億元。
踐行金融責任 服務社會發展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金融機構也紛紛投身低碳環保建設,努力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重慶農商行在加快業務發展的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金融責任納入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
如加快電子銀行渠道建設,創新推出了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移動金融等產品和服務,在引導客戶改變金融消費習慣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網點運營成本。截至2013年9月30日,重慶農商行電子銀行有效簽約用戶超過160萬戶,累計財務交易筆數達3000萬筆,同比增長243%;累計交易金額超過6300億元,同比增長185%,全行電子銀行賬務替代率近70%。
在信貸政策上,重慶農商行始終堅持“綠色信貸”發展理念,圍繞節能減排主旋律,充分發揮信貸調控功能,嚴格執行“有扶有控,差別對待”的授信政策,加大對循環經濟、新能源、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等的金融扶持力度;提高對“兩高一剩”行業的信貸準入標準,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限制其新增信貸投入,為促進企業轉型發展創造良好的“綠色金融”環境。
重慶農商行還持續加大回饋、反哺社會的力度。一方面,做好社會捐贈工作。目前,擁有青年志愿者5000余名,近3年累計參與社會公益活動1.2萬余人次,公益捐贈累計超過3000多萬元。另一方面,推進“造血”扶貧。對口幫扶重慶潼南縣加快發展,投放上億貸款幫扶重慶潼南打造“西部綠色菜都”,捐資100余萬元修建重慶潼南魚濺希望小學、鄉村公路及人行便道等。
實踐證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自身可持續發展是協調統一的。重慶農商行今年第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資產總額4966億元,居全市同業第一;存款余額3470億元,居全市同業第一;貸款余額1988億元,不良貸款率降至0.7%,較上市末下降0.2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突破480%……綜合實力顯著提升,躋身世界銀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和《福布斯》全球企業1000強,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就業先進企業”,被中國銀行業協會授予“最具社會責任金融機構”,多次被重慶市政府授予“金融貢獻獎一等獎”,被重慶市慈善總會授予“慈善捐贈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劉暢)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