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聽力語言康復早期干預模式與技術研討會在新疆成功舉辦


    時間:2013-09-10





    2013年8月22日至25日,北京聽力協會主辦的“全國聽力語言康復早期干預模式與技術研討會”在新疆烏魯木齊成功舉辦,來自1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殘聯康復中心主任與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們齊聚一堂,商討如何迎接早期干預的挑戰。本次會議由中龍聽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優利康聽力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提供贊助支持。

      據了解,美國嬰幼兒聽力聯合委員會近期發布了《聾兒或弱聽小兒確診后的早期干預原則和指南》,講“早期干預”作為新生兒篩查工作的戰略目標,由于《干預指南》包含較為全面和規范的操作性內容,引發了聽力健康和康復教育領域的大量討論。本次“早期干預研討會”基于這個背景展開,主旨是探討如何促進醫療、教育和康復多個部門的合作,吸納多領域專家協作,更好地推進聽障兒童的早期干預工作,推進我國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科學化、現代化發展。

      在研討會上,加拿大RMW聽力言語實驗室首席科家、國務院發展中心課題組成員蔣濤博士向參會人員詳細介紹了《干預指南》的出臺背景和意義:《干預指南》由17名美國聽力學家、兒童教育專家、兒科專家等組成委員會共同撰寫,提出對早期聽障兒童的服務需要聽力學家、心理學家等12種職業的參與,需要為其提供包括家庭培訓和咨詢、家庭隨訪、特殊指導、聽力學和言語語言矯正等14項專業服務。《干預指南》明確將屬于醫學領域的新生兒聽力篩查擴展到特殊教育和社會服務的范圍,將“早期干預”作為整個工作的戰略中心,并拆解為12項具體目標。

      北京聽力協會副會長,醫學博士王樹峰發表了《聽力障礙早期干預模式與技術》的演講,提出聽障兒童地早期干預是一個多部門全社會聯動的事業,一方面需要衛生、殘聯、教育、民政等部門和社團組織的參與;一方面需要個人、家庭、單位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王博士分享了“實用生物社會情景發展:教育和健康干預的概念框架”和“0~6歲學前聽障兒童康復發展動態干預概念關系模型”,深入剖析當下社會背景和事業格局之下,應該如何以聽障兒童的綜合發展為中心,協調統籌各種社會力量的參與。

      一直從事特殊兒童評估研究工作的中華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常委,山西醫科大學教授曲成毅分享了《聽障兒童早期干預評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評估是早期干預工作中的制定干預計劃、考核干預效果、提供咨詢與個別指導等工作的必須環節,評估工作在上述《干預指南》文獻中就強調,在構建早期干預系統的過程中,要尤其強調必須堅持不懈地監測早期干預所達到的效果,在提供翔實的科學證據的基礎上,改善和提高現有新生兒聽力篩查和干預項目的質量。曲教授以“學習能力評估”為例展開了介紹和分析,獲得了與會參與者的熱烈反響。

      研討會上,專家和參會人員,一直認為,雖然我國的聾兒康復教育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是巨大的。我們需要醫療、教育和殘聯多個領域相結合,通過多部門多種類型專家合作,開展大量探索實踐,應用現代化技術,逐步去形成科學的早期干預模式。北京聽力協會會長萬敏女士表示,只有將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當做一個公共領域,才能更為積極地去研究和分享教學方法,而不是盲目擴大招生積極創收;只有將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當做一個公共領域,才能更為積極地去團結各種社會力量創造更好的康復體系,而不是分據自立,屯占資源。積極開展多部門合作,共同推進康復事業,是我國發展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必經之路。

    來源:中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