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東北邊陲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有一道小小的山巒,蒙語叫“烏努格吐”,意思是“狐貍出沒的地方”。就是這個小地方,近年來卻在中國礦業界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沖擊波:它是我國在高緯度高寒地區建成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礦山。
烏山銅鉬礦,這個被稱為“北緯49°的礦業傳奇”的建設者,就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黃金行業唯一一家中央企業——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同時也是是世界黃金協會在中國的唯一會員單位。
作為中國黃金行業唯一的中央企業,近年來,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積極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主動承擔中央企業的歷史使命,堅持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尊重。
中國黃金集團以“開發有限資源,滿足社會需求”為宗旨,通過責任組織、風險防范、守法合規、道德經營等措施,推進價值黃金、環保節能、安全健康、和諧共贏等核心理念,堅定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并且形成了系統的企業社會責任模型:
自2003年組建至今,中國黃金始終堅持把做強做優企業、防范金融風險、服務國家大局作為首要任務,致力于推動我國黃金產業從勘探、開采、加工、消費、投資全產業鏈的協調發展。當前,在構建國家黃金戰略上,我們要切實擔當央企責任,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努力將黃金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在服務國家金融安全,做大做強的同時,中國黃金也非常關注和諧共建,造福地方,承擔黃金為民的社會責任,推崇“建一座礦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由于中國黃金的開發項目很多位于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所以特別重視央企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義務與責任,不僅最大限度地加大投資支持當地經濟建設,落實用工本地化、采購本地化政策,而且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事業,竭盡可能為當地群眾謀福利。
在西藏、內蒙古、新疆、貴州、云南等地,中國黃金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幫助他們修建學校、醫院和交通基礎設施,大力開展當地青年職業技能培訓。2007年以來,中國黃金共錄用少數民族員工和大學生共1300余人。
社會責任,重于黃金。這是中國黃金一直倡導“黃金為民”的真實寫照,以極強的歷史責任感,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與模式,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包容性增長道路。
來源:東方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