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敞開的大門,迎來了眾多的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不僅帶來了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還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增加了就業和稅收,為中國經濟做出貢獻。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某些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在華跨國企業負面新聞纏身,在新聞媒體上頻繁曝光的產品安全、環境污染和消費者權益等問題,使得以往信譽頗為良好的跨國品牌飽受壓力。
如今,擺在很多跨國企業面前的是一個極具挑戰的現實:中國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但是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等運營環境正在急劇變化,公眾健康、環境保護和員工權益等議題的重要性益凸顯,相關的政策和標準正趨于嚴格和規范。而隨著公眾意識的提升和新媒體的發展,跨國公司受到關注,公眾對其的期望正在上升。許多跨國企業被質疑實行“雙重標準”,他們在中國沒有很好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而在其他發達國家卻實施更為嚴格的標準和更好的實踐。
在今天的中國,跨國公司不僅需要遵守法律法規,取得成功的關鍵還在于能夠采取有效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使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對中國的社會、環境和當地社區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為了幫助跨國企業認識并滿足中國在社會和環境方面的現狀和需求,從而制定更有效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在適應市場、提升信譽和業績的同時惠及社會和環境。加拿大和諧基金會和商道縱橫公司共同撰寫了《跨國公司在華企業社會責任指南》,并于2013年7月于北京,在企業公民委員會舉辦的企業公民大講堂上發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研究所副所長張峻峰、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中國首席代表惠宇明、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博士、企業公民委員會副會長兼總干事劉衛華以及來自各個行業的跨國公司代表在會上作了精彩發言。
報告作者之一,商道縱橫高級研究經理安嘉理介紹,《跨國公司在華企業社會責任指南》將幫助跨國公司的領導者和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團隊:
從社會的角度和能為企業帶來的實質性利益兩方面理解企業社會責任;
了解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現狀,識別關鍵環境和社會議題;
建立能夠同時滿足社會與企業雙方利益和需求的企業社會責任項目;
通過與公民社會的可信賴伙伴關系,建立與當地社區的長期聯系;
了解公司在中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成功的經驗以及取得的教訓。
發布會上,企業公民委員會總干事劉衛華評價:“對于在中國運營的商業機構、尤其是跨國公司來說,把握中國的變化、抓住發展時機、避開各種風險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恰逢其時,加拿大和諧基金會與商道縱橫合作編寫的這本指南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戰略指導。”
商道縱橫的總經理郭沛源表示:“希望這本指南能夠引導基于市場與品牌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轉向關注社會與社會再生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并最終為社會和企業帶來雙贏。也希望能夠為咨詢機構、中國國內企業、學術機構和政府部門等其他企業社會責任從業者和指導者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發展提供參考。”
來源:新浪公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