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 武鋼發布《2012社會責任報告》
30日,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眾發布《2012社會責任報告》。
武鋼2008年起編制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引起了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改革報》、香港《大公報》、《中國企業報》、《中國工業報》、《中國經濟時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湖北電視臺、武漢電視臺、《中國冶金報》,以及公司媒體的眾多記者參加。
《武鋼2012社會責任報告》主要描述了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期間,武鋼在股東、員工、用戶、供應商、社區、資源與環境、政府、行業和社會組織、社會責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突出了武鋼的企業特點和行業特色。
2012年,武鋼在鋼鐵“寒冬”中挺直脊梁,屹立堅守取得成效;相關產業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武鋼提出“一大目標”、“三個轉變”、“五項理念”;結合國家社會管理工作要求,武鋼為構建和諧武鋼、幸福武鋼,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作出較大貢獻。
武鋼積極回報股東,實現資產增值,成為國家的驕傲;誠信守法,回饋社會,受到了社會尊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了企業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受到供應商的敬重;服務用戶,合作共贏,得到用戶的信賴;關愛職工,共同發展,受得員工的熱愛。
新聞發布會上,媒體記者圍繞武鋼履行社會責任頻頻發問。
有記者問,面對鋼鐵行業“寒冬”, 武鋼去年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目前,武鋼的防城港項目進展情況如何?公司經營財務部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武鋼全體職工堅持拓市場、調結構、高質量、低成本的“十二字”方針,攻堅克難,鋼鐵主業成功守住微利底線的經營情況。他還介紹了相關產業單位積極轉變機制,拓展市場,尋求合資合作,逐步實行董事會制度等做法。他說,防城港項目于2012年5月28日獲國務院批準全面開工建設,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作為大型央企,武鋼在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國家突發自然災害和公共事件時,承擔了什么樣的社會責任。這也是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公司工會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武鋼“十一五”期間,參加對口援藏、扶貧幫困、慈善捐款的詳細情況。特別介紹了2008年,華南地區低溫冰凍災害、汶川特大地震期間,武鋼集團和廣大職工積極捐款捐物,還組織醫療隊赴地震災區救援,職工學校接受災區學生學習,職工醫院接受災區群眾康復治療的情況。
針對記者提問,武鋼新聞發言人向記者介紹了武鋼的公益場館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武鋼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全天免費開放,每年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大冶鐵礦地質博物館及其世界最大“天坑”,去年接待游客18萬人次,其復墾槐樹林區每年還舉辦“槐花節”,成為當地的旅游品牌。江北公司與萬科集團合作打造的張之洞博物館將于今年10月對外開放。武鋼在青山地區打造的體育公園第一期已建成投用,可為武鋼職工和社會公眾提供健身休閑的便利服務。
數家媒體還從不同側面問到武鋼的節能減排,如何處理鋼鐵生產“高能耗、高污染”與建設和諧社會的矛盾問題。公司安環部負責人說,武鋼一貫重視節能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這也是建設“五個武鋼”理念中“綠色武鋼”的要求。這些年來,武鋼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設備大型化、自動化,降低能耗;通過回收生產過程中的余熱余能發電,實現了負能煉鋼,自發電比例逐年提高。公司領導層強調,在企業困難情況下,事關職工安全和節能環保的投入一分也不能少。去年這些工程投入不減反增,完成了自備電廠脫硫脫硝項目、四燒煙氣脫硫項目、程潮鐵礦球團脫硫項目的建設。同時,還將各項節能減排指標與企業主要負責人的經營績效掛鉤,“一票否決”。
他還說,武鋼提出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采購、綠色辦公等理念。推廣節能設備和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節能和低耗、余能綜合利用。生產的產品質量高、壽命長,使用中不造成新的污染,為社會節能作貢獻。進入武鋼市場相關方必須進行綠色生產,提供綠色產品。 目前,武鋼生產現場設有在線煙氣、粉塵監測裝置,實時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現在武鋼廠區的綠化、環境相當不錯,比社會大眾想象的要好得多。
新聞媒體記者還就武鋼工藝提升、科研費投入、淘汰落后產能、職工教育培訓等關切的問題提問,相關部門負責人給予了滿意的回答。
來源:中國鋼鐵現貨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