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銅業在云南昆明中銅大廈正式發布《中國銅業2019社會責任報告》《中國銅業2019降碳報告》《中國銅業抗擊疫情白皮書》《云南銅業2019社會責任報告》《馳宏鋅鍺2019社會責任報告》5份報告。
中鋁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銅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建平在發布會上講話,中鋁集團總經理助理、中國銅業黨委副書記、總裁許波致開幕辭,中鋁集團研究室總經理楊燕青到會致辭,中國銅業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施維勤主持發布會;中國銅業黨委常委、監事會主席周昌武解讀《中國銅業2019社會責任報告》,副總裁、安全總監沈立俊解讀《中國銅業2019降碳報告》《中國銅業抗擊疫情白皮書》,云南銅業、馳宏鋅鍺相關負責人解讀了各自社會責任報告,利益相關方及第三方機構代表致辭并對報告進行點評。
劉建平總結回顧了2019年中國銅業社會責任工作的6個亮點。一是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雙基”建設、主題教育、“兩帶兩創”等工作成效顯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群團共建合力彰顯。二是整體發展呈現全新面貌。公司資產規模超2100億元、營業收入超1300億元,精銅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銅產業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梯隊,鉛鋅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三是深化改革激發動力活力。確立“123556”發展規劃,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完成本部組織融合,管理層級從7級壓縮至5級,虧損面下降56.1%。四是科技創新夯實發展后勁。持續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獲授權專利191件、發行標準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家。五是安全環保促進健康發展。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將員工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環保與效益、發展協同推進,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為零。六是社會履責貢獻中銅力量。形成以工業為牽引的“1+N”扶貧模式,助力17個縣、38個貧困村19653人脫貧出列。秘魯礦業帶動就業1萬余人,成為秘魯和諧礦業發展的典范。在抗擊疫情的最關鍵階段,向湖北、云南捐資1500萬元,向秘魯、智利捐資120萬元,向企業駐地政府、10余個國家30個境外合作伙伴捐贈價值820萬元的各類防疫物資。
劉建平指出,面向“十四五”,中國銅業將繼續秉承“銅鋅筑夢、與您同行”的文化理念,把企業發展融入國家戰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再接再厲、創新有為,爭當新時代履責實踐的新標桿。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長期堅守綠色礦業發展底色,全力打造履責實踐“四張名片”,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銅鉛鋅企業的征途中,唱響“中國銅業”新名片。
許波在致辭中指出,2019年是中國銅業加快落實中鋁集團與云南省戰略合作部署的關鍵一年。在中鋁集團黨組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國銅業堅持“深改革、精管理、快融合、多盈利”的工作主線,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實現了戰略重組和經營發展的“雙勝利”,被云南省譽為“央地合作”共贏的典范。今年1~9月,中國銅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六穩”“六保”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多重風險挑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戰,全面開啟生產運行、市場營銷、物流運輸、銷售回款、資金安全、政策爭取“六個”搶跑,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線贏”。
許波表示,中國銅業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目標,主動把企業發展愿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植銅鉛鋅產業領域,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誠信經營、社區和諧、扶危濟困等方面率先垂范、擔當有為,致力于做優秀企業公民,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銅業2019社會責任報告》記錄了中國銅業堅定踐行“銅鋅筑夢,與您同行”的企業文化理念,通過價值擔當、創新擔當、安全擔當、綠色擔當、育人擔當、共贏擔當,積極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所取得的豐富履責實踐和績效成果。
展望未來,中國銅業將錨定“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銅鉛鋅企業”的發展方向,踐行“點石成金、造福人類”的責任理念,與社會各界攜手共贏,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發布會現場播放了扶貧微視頻《銅鋅點亮扶貧路》、抗擊疫情微視頻《戰疫情 搶經營》,通過生動的事例再現了中國銅業履行社會責任取得的成效。表彰了2019年社會責任先進單位和個人、社會責任十佳優秀案例。參會領導共同啟動報告發布按鈕,宣布《中國銅業2019社會責任報告》正式發布。
部分地方政府、金融機構、省屬企業、戰略合作伙伴、重要客戶、國內及云南省主流媒體代表、供應商代表以及中國銅業領導班子成員、干部員工代表等在主會場參會,340余人參加發布會。(李璇 秦萍 華光平)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