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發銀行連續第八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時間:2013-03-15





    履責二十年,創新無止境——浦發銀行連續第八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3月14日,浦發銀行與年報同步披露了《2012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作為中國銀行業率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商業銀行,這是該行連續第8年發布報告,并聘請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對報告進行了第三方獨立鑒證,持續提升報告的專業性及公信力。

      在浦發銀行二十周年華誕之際,該報告就20年發展歷程中的重大履責事件進行了梳理和回顧:一是該行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在創立初期就實行“三會一層”的法人治理結構,成為國內首家按規范要求公開上市的商業銀行。二是該行資產規模持續擴大,經營實力不斷增強,總資產規模突破3萬億元,累計創造稅后利潤1,200多億元,納稅總額680多億元。三是該行以服務民生為己任,引領綠色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實行中小企業業務專營機制,組建國內首家專注服務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銀行;探索要素市場金融服務創新,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擴大“三農”服務覆蓋面,做好援疆金融服務,支持中西部產業建設,推動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四是該行深耕責任文化,打造責任競爭力。創業之初即開展社會捐贈支持公益事業發展,率先開展高校助學貸款,率先建立員工內部慈善捐贈平臺,率先開展全行志愿者日活動,積極引領綠色信貸金融服務,率先制定社會責任戰略規劃并將其納入銀行整體經營戰略之中,率先推出公益慈善基金托管金融服務模式。

      2012年浦發銀行深化推進經濟、社會和環境領域的社會責任工作,每股社會貢獻值7.61元,同比增長1.66元,表現了較強的責任力。

      經濟責任領域,2012年該行加快戰略布局,積極實施綜合化、國際化經營,通過創新和資源傾斜,積極支持地方經濟建設、文化產業發展、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中西部發展、振興東北地區經濟和支持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堅定不移地服務國計民生。尤其在金融服務中小企業方面,2012年度中小企業貸款增幅超過40%,創新推出“吉祥三寶”金融服務模式,該模式下服務中小企業近4500戶,初步完成“信貸工廠”一期建設。同時,以“立足縣城、服務三農、支持小微”為宗旨,從2008年至2012年末共設立21家村鎮銀行,總資產達200.8億元,增幅達66.3%,緊密結合農村和縣域經濟特點開展產品創新,送金融下鄉,切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同時,該行以客戶為中心,明晰客戶視圖、優化服務流程、維護金融安全,完善空中銀行,通過產品創新,幫助個人客戶輕松理財,支持企業客戶穩步成長,實現客戶服務品質持續提升,2012年度該行客戶滿意度持續提升,達89%。

      社會責任領域,該行堅持以人為本,2012年度以“感恩員工”為20周年行慶主題活動之一,開展了系列員工關愛活動。在金融消費者教育方面,2012年9月到11月開展了“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755個營業網點、5000人次員工參加宣教活動,各類宣傳活動千余次,受益客戶10萬人次。積極開展公益活動,2012年度對外捐贈1361萬元,廣泛用于扶貧、助學、幫困、環保等社會公益事業,特別策劃開展了20周年主題公益項目“放眼看世界——斜視兒童公益慈善手術項目”,計劃在上海、重慶、貴陽、昆明、烏魯木齊等中西部地區,3年投入650萬元,支持2000名困難家庭斜視兒童進行手術項目;連續第6年開展“感恩同行,傳遞正能量”全行志愿者日活動,全行約5000名志愿者參加,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環境責任領域,浦發銀行堅定不移打造低碳銀行。將節能環保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以總行統計為例,2012年度人均辦公用水、用電、汽油消耗均實現同比下降。綠色金融領域卓有成效,至2012年末,節能環保行業貸款余額為256.52億元,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存量退出322億元,貸款項目環評率達100%,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浦發銀行加大電子銀行建設,2012年電子渠道交易量在全行交易占比達79.74%,客戶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綠色金融服務成效顯著。網上銀行簽約客戶超過550萬戶,連續3年成為本行第一大交易渠道。手機銀行客戶超過120萬戶,超過2011年的4倍以上,交易規模增長超過15倍,增長速度處于業內領先。2012年進一步發揮與中移動戰略合作優勢,創新引領手機支付浪潮,至年末已累計超過50萬名手機支付客戶。信用卡電子對賬單替代紙質賬單占比37.82%。從而,積極發揮金融資源優勢,引領1700余萬客戶,共同為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來源:和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