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和“美好家園”,成為了關注度較高的社會熱詞。如何更好地推動宜居家園建設,讓我們再度將目光聚焦在房地產企業的社會責任上來。
從本刊舉辦的第二屆房地產社會責任紅榜評選活動中不難發現,日前房地產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有了較大提高,無論是設計規劃、建筑質量還是節能環保,抑或保護生態環境、社會公益活動與慈善捐贈等方面,優秀品牌房企都作出了更多努力和貢獻。
品牌房企樹立行業責任標桿
事實上,社會責任是房企形象影響力的綜合體現,必須要求房企自身有著高水平的開發實力,有著與眾不同的核心競爭力。
保利地產從圓明園國寶展到“天鵝湖”專場再到20周年走進重慶,結合保利對城市文化的理解融合,悉心走出一條文化地產的責任之路;中海地產貫徹盈利與可持續發展并舉,持續將“低碳”、“綠色建筑”的環保節能理念貫穿到發展中;香港置地斥資3億元助力人民小學,其中1億元作為與重慶市人民小學共同建立專項教育基金會;首創潤智正在打造的高端項目首創·渝閱,則提出文化興墅的概念,專門就生態小區設計方案在北京開展研討會……
此外,東原、華潤、金科、金融街控股均以責任地產為企業核心理念,通過做深做實區域市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和高度的品牌認同,不僅推進了城市化進程,也在區域擴張過程中不斷提升著品牌影響力。
業內人士分析稱,社會責任正是開發商開發、運營能力的體現,也是對開發商實力的大考。履行責任的過程,也是成就競爭力的過程。
社會責任 提升企業品牌價值
“社會責任和企業盈利并非對立面,恰恰相反,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為行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贏得社會的尊重與認可,是房地產市場長期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華潤置地重慶公司營銷總監于勇認為。
隨著傳統房地產逐漸從材料精工時代向技術集成時代的轉型,可以預見,“產業鏈”式競爭很快將在房地產市場上演,以目前房地產的發展來看,只有強化與產業鏈上游和下游的合作,才能加強競爭能力。而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就需要以誠信為本,努力踐行社會責任,加強合作企業的互信。
專業人士分析到,在房地產調控持續實施、房企發展方式亟待轉型的大背景下,房企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質量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等方面,履行社會責任是一個重要基礎,并且將是堅強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缺失 房企“玩火”的開始
近年來,各種關于樓市的新詞層出不窮,“樓脆脆”、“樓歪歪”這些詞匯充滿了戲謔,更是表達了業主對房屋質量安全的不信任,無疑對企業和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共收到11879件房屋及建材類的投訴。于是,在媒體的監督中,接連發生的質量事件引爆了房地產行業存在的諸多沉疴,也令多家龍頭房企陷入了信譽危機。
而在一次網絡問卷調查中,針對品牌房企曝出質量問題后是否會影響購房者繼續購買其旗下的產品的選項中,79.19%的網友選擇了“影響很大,不會再買其產品”的選項,僅有1.53%的網友選擇了“基本沒影響,我相信大品牌”選項。
事實上,對開發商而言,市場業績和客戶對企業品牌的認可是強者恒強的分水嶺,兩者缺一不可。社會責任缺失的背后凸顯的是開發商道德和責任感的缺失,失責將是房企“玩火”的開始。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