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鐵房地產集團華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南公司)在2020第十二屆中國地產年會“美好生活,廣州力量”盛典活動上,一舉榮膺“年度社會責任企業”殊榮。
在“新常態”發展理念的影響下,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房地產行業正承載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期待。面對市場提出來的更高要求,傳統地產商轉型做履行社會責任擔當的美好生活服務商,正逐步成為行業發展模式改革的共識和潮流。
探索“造血”扶貧模式
自黨中央實行“精準扶貧”以來,中國鐵建全系統共參與了22個省市自治區、50個城市的脫貧攻堅戰,先后投入資金2.3億元,直接幫扶12.6萬人,并已全部完成脫貧摘帽。作為中國鐵建落實中央決策、傳承鐵兵擔當精神的眾多扶貧單位一員,華南公司按照就近幫扶的原則,積極響應南寧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與南寧市上林縣弄陳村結為對口幫扶單位。
在為期三年的幫扶歷程中,為了給貧困村脫貧致富提供長久的“造血”動力,該公司充分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和特點,以資金和產業雙輪驅動的方式,援建一座2500平方米的鋼結構扶貧車間,既解決可村集體經濟收入低的問題,還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回鄉就業致富。此外,還積極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多次深入貧困村,通過開展黨建共建、救困助學、志愿服務等多種文化活動,進一步滿足當地的“扶智”需求。
2020年3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正式宣布弄陳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該村2019年集體年收入將近40萬元,較2017年增長十幾倍,貧困發生率也由兩年前的33%降低到了目前的0.71%,一舉成為全縣當年脫貧村貧困發生率最低的一個村。真情無言,穿山越海,5月25日,弄陳村“兩委”主要負責人一行到訪該公司所屬南寧事業部,代表全體村民送上感謝信、牌匾及扶貧車間生產的仿真花產品,由衷地表達了對央企扶貧的感謝。
熱心公益是一種習慣
10月30日下午,華南公司的黨員、團員代表組成慰問團,翻山越嶺來到河源市潮沙小學開展“情系山區 送書助學”活動,共同為鄉村小學的孩子們送上幾大箱學習用品。這是該公司自去年11月向廣東省教育基金會捐贈7000冊圖書和8個書架以來,面向廣東農村教育事業的又一次慷慨解囊。愛心雖小,卻是每一個受援助孩子的殷殷期盼,更是企業“真做公益、做真公益”的最真實價值寫照。
長期以來,華南公司一直都將助力公益事業,當做是自身履行社會責任與擔當的重要渠道。2019年6月,該公司以黨員為帶頭先鋒,組織全體員工開展“獻愛心,助脫貧”扶貧捐款活動; 2019年4月,其所屬廣佛事業部組織黨員、團員、志愿者共20人到遠赴廣東清遠市陽山縣石溪小學和第三幼兒園開展“播種希望,真愛筑家”公益幫扶活動;2019年1月,其所屬福州事業部幫扶小組載著滿滿一車的慰問物資前往馬尾區亭江鎮長柄村,在村委書記楊人渠等人的親自陪同下,挨家挨戶走訪了低保戶、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并送上春節祝福。
“小善舉,大公益”,該公司一次又一次的“揚己所長,盡己所能”行動,不僅為企業換回來一片贊譽和錦旗,也為踐行央企承諾、履行房企擔當樹立了榜樣。
疫情防控戰中的堅守和奉獻
自今年疫情發生以來,華南公司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不僅周密部署內部防控,守好責任田,持續確保實現“零感染”、“零報告”,而且以高度負責的社會責任感,全力支持屬地各方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為業主負責。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充分展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對所管理的項目和社區進行嚴防死守。全體物業人員充當保衛業主健康的“逆行戰士”,主動承擔所屬項目一線的疫情防控責任,以“人員管控、物資管控、作業管控”為主線,構建組織、宣傳、溝通、合作、落實“五大防線”,引領各項目參建單位積極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復工復產沖鋒戰。
為員工負責。堅決貫徹執行適當延期返崗相關要求,向員工發放疫情防控手冊和物資,針對售樓處和在建項目分別制定疫情防治四級防護標準操作指引,持續加強日常防護和檢查。疫情期間積極響應中央關于保障農民工返崗穩就業的精神要求,按要求提交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申報材料,確保第一時間滿足復工條件,全力保障了5000余名農民工兄弟就業問題,切實維護好疫情期間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為社會負責。積極與當地社區、綜合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控機構或衛生監督機構溝通,通過物資捐贈、志愿服務、防控支援、防疫指導等方式增強合作,組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聯合體,明確各方職責任務,強化信息共享,共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幫扶與對口扶貧弄陳村開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在保障生產任務和生命健康的同時,額外解決200多戶村民疫情期間就業問題。疫情期間,企業和員工累計向慈善機構捐款五萬余元專門用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救治”項目。
扶貧、公益、抗疫……詞背后站著的不僅僅是一個敢于擔當的責任央企,還是一個經受住了房地產市場大浪淘沙的巍巍大企。中鐵房地產集團華南有限公司此次獲獎,是行業對其多年來勇擔社會責任的高度贊揚,更是社會對一個能創造社會價值、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企業的高度認可。
轉自:人民資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