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亞萍國際購物廣場的新員工俞韜可算是個很幸運的人。因為她是從1500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終于成為亞萍集團的一名員工。提起今年3月海門亞萍國際購物廣場招聘會人山人海的場面,俞韜仍然一臉的興奮。
為了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今年4月,亞萍集團斥資8000多萬元,對原海門亞萍布業商場進行改擴建,一個經營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海門亞萍國際購物廣場矗立在市區最繁華的解放路上。至此,亞萍集團實現了亞萍布業、亞萍家紡和亞萍商業三足鼎立、多元發展的格局,保證了公司的平穩發展。2008年,亞萍集團銷售額同比提高了30%,企業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亞萍家紡華麗轉身
亞萍家紡是陸亞萍的“嫡系”,也是亞萍集團發展三大手筆的顛峰之作。曾榮獲“中國婦女喜愛品牌”、“中國著名品牌”、“全國優質放心品牌”、“中國紡織品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等稱號的“亞萍漂亮”家紡產品,無論在南通亞萍國際購物廣場,還是在海門和如東亞萍國際購物廣場里,總是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參觀瀏覽亞萍家紡展示廳和亞萍睡眠中心一定是一種美的享受,因為它舒適和時尚的家紡產品,讓人愛不釋手。七孔被、九孔被、絲棉被、銀絲被、蠶絲被、羊毛被、羽絨被、工藝被、健康被和被套、床蓋、毛毯等應有盡有;多件套、四件套、三件套等幾百種款式讓人挑花了眼。它們均被冠以好聽的名稱,如皇家一號、思韻、盧浮魅影、玫瑰人生等。記者了解到,這些做工考究、工藝精湛、花飾艷麗的家紡產品是機關團體采購的首選,而且,這些產品的款式、花型設計大部分出自董事長陸亞萍之手,連一些產品的宣傳廣告都是陸亞萍的彩照。她笑著對記者說:“我就是亞萍家紡的‘形象大使’。”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亞萍家紡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加大了新產品設計開發力度,在市場獨有性上下足功夫,推出了一批全新的款式和花型,并且在經營上采取差異化營銷策略,突出商品個性特點,力求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由于亞萍家紡經營目標明確,產品花色品種齊全,已在全國范圍內發展了400多家總代理,銷售業績連年穩步增長。
社會責任是發展基石
幾年來,在“花布大王”陸亞萍用真心換真心經營哲學的倡導下,亞萍家紡始終堅持“和老百姓貼得最近”的經營方針,不賺虧心錢,不搞“商業噱頭”。陸亞萍說,現代商業企業應當著力提升自己的“誠商”指數,企業經營者要充滿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該賺的錢一分也不要,可以多賺的錢盡可能讓給消費者。記者發現,盡管亞萍購物廣場中不乏國內、國際知名品牌,但在商場的地下一層,仍有不少讓普通消費者買得起的紡織品。
企業發展,回報社會是陸亞萍的信念和理想。無論是海門亞萍國際購物廣場開業吸納當地近500人就業,為家鄉再作貢獻,還是建軍節前夕,慰問南通武警中隊官兵,送上慰問金和家紡產品;無論是三伏天,敞開大門,開足空調,迎接幾百個市民到商場免費觀看大屏幕電視節目,消暑納涼,還是向災區捐款、捐物,無不體現亞萍集團社會責任的胸襟。董事長陸亞萍曾不止一次地說過,對我而言,人生最大的圓滿是不斷創造并正確對待財富,亞萍集團的財富既是企業的,也是社會的。有了錢要目光遠大,心胸寬廣,要承擔社會責任。“我將用自己的忠誠、勤奮和智慧,為國家、社會創造更多財富,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完美!”陸亞萍平靜地說。
員工是企業真正主人
7月9日,亞萍購物廣場每年一度的企業職工“提案”、“議案”征集活動開始了。4天后,收到員工的建議、意見753條,有301名員工參與了這項活動。這種全員參于企業管理的“議政”活動在亞萍集團各企業已成常態。集團董事長陸亞萍表示,沒有職工的權利就不可能有企業利益。對員工提出的好“提案”、“議案”,公司將分等級予以獎勵。
亞萍集團始終把職工利益放在與企業利益同等重要位置,加以重視,企業不僅為員工辦理有關保險,努力讓員工收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時致力讓職工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同步提升。通過員工寫商情日記的方法,聽取員工意見、建議,在集團已經堅持了10年。第一輯《商情日記》已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第二輯也正在征集、編輯之中。企業內部的《亞萍新聞》到今天已經出版了97期,員工用他們的筆,與集團的領導交流,心貼得更近了。幾年來,參加職工生日宴會的員工已經有幾百人,在亞萍藝術團,職工自娛自樂,展示他們的才藝。企業每年評出“老黃牛獎”、“五一獎章”等表彰一些功勛員工。每當員工遇到困難的時候,董事長陸亞萍都親自過問解決。記者在亞萍集團發現,員工制服上佩帶著一個紅色的圓牌,上面有金色的五角星,有一顆星的,也有五顆星的,這些星代表員工為企業貢獻的大小。剛來的員工是一顆星,工作優秀的,幾年后會增加一顆星。這種評選五星級員工的激勵辦法,是員工向上的動力,促進了亞萍集團各項工作良性發展。陸亞萍認為,一個企業家可以將職工利益分為小、中、大三個等級予以安排,但亞萍集團的責任是以上限來要求自己。因此,一場電影、一次培訓、一個鼓勵,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加強企業民主管理,尊重員工的合法權益,充分激發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來源:中國紡織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